TUhjnbcbe - 2024/5/10 17:20:00
“老师,我的种子什么时候会发芽呀?”一个男孩问。“种子发芽有一个周期,你需要给它适当施肥、浇水,只要时机一成熟,种子就会破土而出,连石头都挡不住。”老师回答说。在河南省郑州新密市超化中心小学,周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种子和生命的力量。周老师特地提前买好了一袋豆子,作为给二年级孩子们准备的农业科学课的实验材料。虽然孩子们在家会帮家里干农活,但是他们几乎没有仔细观察过种子萌芽的过程,所以他专门准备了种子的课程。他甚至特意让孩子体验种子萌芽失败的过程,等孩子提出为何他们的种子没发芽时,再引导他们探讨种子萌芽的各种条件,比如温度、土壤、湿度等。周老师还想在明年春天小麦抽穗时,带孩子们去田里观察和记录小麦的生长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农业的规律和农作物的特点。周老师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平安智慧小学,他为孩子们上的课是“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项目下的农业科技课。这样的科学素养课堂在全国各地的乡村小学里正在逐渐扩展。为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大多以小组动手协作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教师不只是讲解书本知识,还时常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和校园,在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讲解科技知识。“此外,我们还有新发放的科学素养教材和实验包,涉及农业科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五大领域,正好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创新性教学。”周老师说。灵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高年级学生身上产生的影响也很明显。在河南省汝阳县城关镇北街小学杜娜娜老师的科技素养课堂上,她带领孩子一起变身农场规划设计师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农场。这不仅是一堂手工课,还是一堂项目式学习课。六年级的孩子,他们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对他们自己农场的整理面积规划、农作物、牲畜品种的确定、经济受益、环保理念等层面进行思考。“如果你们是现代农场创业家,你们会如何设计你们的农场?”带着这样的问题,小小的“创业合伙人们”通过提出自己的方案、共同讨论、投票决策出他们认为最优的方案,再分工合作建设出了他们的农场模型,小组再向全班展示和介绍自己的农场。在农场面积规划和营收预估时,运用了数学的运算和几何知识;在搭建农场房子时运用了物理知识;在制作农场时的色彩搭配运用了美术知识;有同学提出可以用牛的粪便作为苹果树的养料,可以在农场的地下制作一个自动粪便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牛羊粪便能自动传输到农场的土地里。这是机械学吗?化学还是农学?生活从来就不分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乡村孩子的潜力很大,只是需要一些有意识的引导和发掘。而科技素养课程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当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他们懂得如何去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和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沟通和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有趣的课堂,丰富的实验包,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换来了乡村师生对科学课堂的认同和喜爱。很多孩子在上完杜老师的科学素养课后,都会问她,“老师,什么时候能再上科学课呀?”年11月6日,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项目为研究主旨的第三届全球青年创新集训营(UNLEASH)在深圳开幕。本次活动是“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项目在联合国国际平台首次登台亮相,并分享了最新成果。乡村科技娃登上国际舞台,项目获得了数个国家参会代表的认可。其中,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课程特色教材,特别是农业科技板块,获得了数个国家参会代表的认可,并提出希望引进到他们的国家。“中国青少年的科技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嘉士伯集团嘉士伯基金会董事长、Unleash秘书处主席弗莱明·贝森巴赫来到项目展台和学生交流后大为感叹。经过一年科学素养课堂的熏陶和训练,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大,科学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动力,对语文数学这样的主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显著进步。“农业科学课正在让乡村孩子融入希望的田野!”周老师感慨道。南方日报记者谭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