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月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不但是二十四节气的开始,也是春天的开始。每到立春到了,就意味着寒冷肃杀、万物闭藏的冬天已经过去,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正在到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耕耘播种的时节,愿你不负春光,不负梦想。
由于立春紧挨着春节,如今人们忙碌着置办年货的时候,很容易忘记立春的存在。所以立春也是二十四节气里存在感较低的节气之一。不过,遥想千百年之前,由于立春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古人把立春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气,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首先,是要祭祀春神。
“立春大如年”。立春最重要的祭祀对象是春神。《魏书礼志》记载:“立春之日,遣有司迎春于东郊,祭用酒、脯、枣、栗,无牲币。”这说,到了立春,皇帝会派遣大臣执行迎春典礼,以酒、脯、枣、栗作为祭祀用品。只是没有用牲币,够不上大祀的级别。
到了隋唐时代,立春祭祀春神的规格提升了。《隋书·礼仪志》记载:“顷代郊祀之服,皆用衮冕,是以前奏迎气祀五帝,亦服衮冕。愚谓迎气祀五帝亦宜用大裘,礼具一献。帝从之。”《旧唐书·礼仪志》记载:“武德、贞观之制,神抵大享之外,每岁立春之日,祀青帝于东郊。”在隋唐时代,祭祀春神以皇帝的始祖配祀,属于大祀的一种,规格很高,场面浩大。
此后,历经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千百年的变迁,祭祀春神的规格日渐下降,但形式更加多样,影响更加深远。以至于到了现代,全国各地依然有许多地方在立春举行祭祀春神的习俗,并演化成鞭春牛、探春、咬春、送春、拜太岁等活动。
鞭春牛其次,是要祭祀祖先。
中国是非常喜欢寻根问祖的民族,对于自己先祖有着十分浓厚的崇拜和尊敬之情。对于不尊重先祖的人,人们专门发明了一个贬义成语送给他“数典忘祖”。到了立春这个重要的节日,人们总是要以各种方式来祭祀自己的祖先。
《新安县志》记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揭阳县志》记载:“是日祭先祖。”《普洱府志稿》记载:“置辛盘祀祖。”《景东县志稿》载:“立春,各家具辛盘、春酒以祀祖。”《泰兴县志》载:“至日礼家神,亲友交相贺,以荞面和椒蒜炊之,仿古辛盘遗意。”新安县位于河南省,揭阳县位于江西省(另有一个揭阳县位于广东省),景东县位于云南省,泰兴县位于江苏省,这说明,不分南北,人们都有在立春祭祀先祖的传统做法。
祭祀祖先而在河南省的汝阳县和临颍县,人们喜欢在立春吃春饼,“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啖春饼,五辛为供具,曰云南咬春。”
美食果然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必备要素之一。
春饼除了美食,还有诗歌。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诞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立春怎么能例外呢?
年立春,55岁的杜甫老先生寓居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这是杜甫来到夔州的第二个年头了。年,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投靠夔州都督柏茂林,租买了一些田地,暂时居住下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春暖花开的立春,杜甫难免会想起昔日的太平盛世,和在两京过立春的美好情景,挥毫写了一首《立春》:
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在杜甫之后,唐晚唐诗人韦庄,宋朝诗人王十朋、范成大、刘克庄、*庭坚、王镃、白玉蟾,明朝名臣于谦等人都以立春为题材创作过诗歌。元朝文人贯云石写过一首很有意思的散曲《立春》:“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这首散曲写出了立春到来时万物苏醒、生机萌发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在这些立春诗歌里,你们喜欢哪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