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产业扶贫*策覆盖全国百分之九十八的贫困户特色产业兴脱贫门路宽(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时值新春,山东济南市济阳区曲堤镇小刘村的蔬菜大棚里,一派生机盎然。“过年了,咱这蔬菜大棚不打烊,越干越起劲!”一大早,脱贫户刘庆安夫妇俩忙着采收菠菜,打捆、装筐后直运市场。像刘庆安一样,靠着产业扶贫鼓腰包,一家家脱贫户又迎来充实的幸福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持续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个贫困县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98%的贫困户享受产业扶贫*策,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脱贫产业广覆盖,稳定增收有保障! 这些天,江西于都县禾丰镇兰花基地游客多了起来。“节日期间兰花卖得可俏啦!”脱贫户曾于峰培训后成了镇里兰花联合合作社的生产主管,一大早,他边带着村民给鲜花施肥浇水,边给顾客讲鲜花知识。
村村有致富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在禾丰镇,小小兰花带动周边6个村庄发展起了鲜花种植产业。合作社还提供就业岗位余个,带动群众务工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不止禾丰镇,脱贫地区因地制宜,一个个特色产业应运而生。在陕西洛川县,53万亩苹果树成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果果”;在甘肃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多万亩,为西北干旱地区蹚出一条产业致富路。
脱贫产业广覆盖,贫困地区有了发展新路子。目前,个贫困县全部编制产业扶贫规划,累计建成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每个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贫困县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多个、认证绿色和有机农产品1.1万个,比年增长4倍多,有效带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红彤彤的草果越长越大,咱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巴坡村村民马文*,去年60多亩草果大丰收,带来10万多元收入,“村里有了当家产业,大伙干劲十足。”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为全国草果的核心产区,面积达万亩,16.5万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小特产长成大产业。目前,产业扶贫*策已覆盖98%的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基本都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产业扶贫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说。在产业扶贫的有力支撑下,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增长30.2%。
延伸产业链,紧密利益链,产业发展质量高!
清洗、去皮、机切……走进广西田林县六隆镇酸笋加工标准化厂房,流水线上机器转得正欢。“种了20多年八渡笋,这几年效益翻番了!”平细村脱贫户吴再梦说,去年全家的鲜笋全部卖给加工厂,销路不愁,价格保底,一年挣了7万多元。
在田林县,从低产林改造到引进初级加工,再到创建产业核心示范区,八渡笋产业不断升级,全县干笋年产值突破2亿元。依托竹林资源,当地建成竹海观光通道,深度开发八渡笋罐头、腌菜等系列食品,低产林不断增值。
延伸产业链。全国个贫困县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设施4.3万座,新增初加工能力.8万吨,创造了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农工、农商、农旅深度融合,全县3家4A级景区和50个美丽乡村,带动发展家民宿和农家乐。”湖北咸丰县委书记郑东来说。
完善利益链。各地建立产业带贫增收的长效机制,累计培育引进各类企业6.76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1.9万家、发展家庭农场超过15万家,主导产业基本实现龙头带动。
脱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5个蜜瓜大棚都跟合作社签了订单协议,瓜苗、地膜都不用掏钱,还有技术员现场指导。”算起去年的收入账,甘肃瓜州县瓜州镇三工村脱贫户杨生金眉开眼笑,“一年能种两茬,至少能挣1万元。”
“我们为农户提供种植、管理、运输、售卖一体化服务,实现两茬种植、错时上市,全年生产、四季有瓜。”瓜州县西域风瓜果产销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薜新兵说。在龙头带领下,瓜州镇蜜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85%的蜜瓜实现订单销售。
在全国,依托订单生产、就地务工、股份合作等方式,72%的脱贫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
补短板、育人才,产业发展后劲足
挑拣、打包、运输……不到两天,河南汝阳县靳村乡椿树村脱贫户裴宽娃种植的箱香菇被收购一空。“产得好更要卖得好,有了物流渠道,深山香菇也能成网红年货!”望着装满香菇的货车,裴宽娃笑得灿烂。
为了推动山货进城,汝阳县着力畅通物流“微循环”,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今年以来,全县扶贫产品通过网店销售、线下直销等形式卖出多万元,带动30多家特色农产品合作社、家庭农场增收。
在安徽砀山县*屯村,机耕路、引水渠修到了田间地头,建成容量近千吨的冷储库。“冷储库就是俺们的宝库,地头摘下的鲜梨按每斤2毛的保管费冷藏收储,一个月后错峰出售,每斤能多赚1元,再也不用担心旺季滞销了。”脱贫户李文佩高兴地说。
随着物流、配套设施等短板加快补齐,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据统计,全国脱贫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亿亩、仓储冷库设施库容1万吨,创建各类扶贫产业园多个,不仅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也为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进入脱贫地区提供了平台载体。
“管护好才能产好茶!”四川旺苍县大两镇金光村一大片*茶园里,驻村农技员、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农艺师赵大春,带着种茶农户拆除茶园地膜,套种豆类作物,增加土壤肥力。
“科学种*茶,亩均效益能到3万多元。”农技员手把手教,金光村脱贫户蒲守国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带动70多名群众一起种*茶。如今,旺苍新建*茶基地亩产值增长80%。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通过产业赋能,庄户人家相互学、比着干,70%以上的贫困户接受了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各地累计培养各类产业致富带头人90多万人,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稳定脱贫,奔向幸福新生活。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是直接衔接点。”刘焕鑫说,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帮扶*策举措,着力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由快速覆盖向长期培育转变,由主要支持种养环节向全产业链条拓展转变,推进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提档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