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正月初十,大学同学张洁,单独驾车从百里地以外的汝阳县城来看我。在我家里落座不久,刚喝过一小杯茶水,还没来得及过多寒暄,我们又兴致突发,欲赴孟津县,去看望皆为同学的孙红灿、赵巧玲夫妇。
一个电话打过之后,对方欣然表示欢迎,并随即征询我们的意见:在家里吃饭,还是在外边饭店吃饭?这足见其诚意。我不假思索答之:在家里吃。
看一看时间,已是上午十点一刻,我们之间尚相距一百多里。我又嫌人少寂寞,拽上另一个好友、高中同学蔡宗耀同往。我们仨,沐着朗朗春光,开启车载音乐和导航,直奔紧邻洛阳市区、靠近白马寺的孟津县平乐镇而去。
经历了上高速下高速,再上高速再下高速的两次反复,我们穿越了洛阳市区,如卡着时间点一般,到达红灿家时,正好是中午十二点。
红灿、巧玲同学,皆热情好客、心地善良,在同学中颇有威信。当我们到达时,红灿和儿子已在门口相迎,巧玲已赶制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刚一落座,他们的儿子就急着为我们递烟倒茶,让我们甚是感动,也觉温馨。看着这懂事的孩子,掐指一算,他也该是当年我们同学们刚相识时候的年龄了。
说好来吃手擀面的,结果呈现在我们面见的是一大桌子的鱼和肉。鱼,是一条肥硕的、亮着光泽的大鱼,很是诱人,足见女主人厨艺的高超;鸡肉盛满了一个大盘子;刚切过的牛肉还亮着新鲜的刀痕;一盘驴肉更彰显了男主人特殊的个性,还有对同学的清楚了解。哈,因我们皆有驴的犟脾气!
张洁因驾车疲劳,加上第一次登门造访,面对丰盛的菜肴,吃得像一个相亲时的大姑娘。宗耀与红灿、张洁,虽都有交往,但自觉是一个圈外人,吃的也是小心翼翼。唯独我,来红灿家已多次了,吃起菜来,不拘束,无顾忌。越受到他们的调侃,我吃的越尽兴,一条大鱼,让我干掉了大半个身子。还有,红灿儿子又不停地倒茶敬酒,让我们受到了长辈的礼遇。
午饭后,我们又坐在他们布置得精巧别致的雅间里品茶畅谈。从屋内桌椅的选购到其它物品的摆放,皆能看出红灿的生活情趣:字与画、烟和茶、鸟儿及花草,皆为所爱。我随即想起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两句诗来。但又一想,此非陋室,我乃一白丁也。
下午,应我们的要求,红灿、巧玲又陪我们到紧邻的偃师市游玩。偃师市历史文化厚重,经济领跑洛阳各县。这里还有多个大学同班同学。我们约了女同学周利*,因学校有补课任务,她答应三点半与我们会合。
我们先去了著名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这里历史底蕴深厚,是探究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场所。它是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因室内参观需要身份证预约,我们没有事先准备,就只能在外边通过介绍的文字来了解它了。
三点半,我们和利*在遗址出口处如约相见,同乘一辆车,一起赶往下一个景点——玄奘故里。
玄奘故里是偃师市境内又一个著名景区。它北依景山,南望嵩岳,东南为轘(huán)辕古关,西南临近伊阙龙门。它坐北朝南,景区共有7个景点,即玄奘故居、皇家寺院佛光寺、陈家花园、凤凰台、马蹄泉、晾经台、西原墓地。
因疫情,这里没有对外开放。我们几个只好坐在大殿门前的台阶上,一边休息,一边谈论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发思古之幽情了。
结束了玄奘故里的行踪,我们又绕行到高龙镇联系上了女同学张自转。自转虽个子矮,年龄小,却是个人精,她在同学们的交往中一直都比较活跃。现如今,在多数同学的孩子都还没有结婚的情况下,她居然做到了奶奶的辈份上了。
因中午吃的丰盛,临近傍晚时分,大家合计找家烩面馆吃烩面,。但徜徉在高龙镇宽阔的大街上,终也没找到一个相对安静、适合我们聊天的面馆。结果在街道尽头的一个王婆大虾连锁店,我们六人合吃了一份大虾。虽已在偃师地盘,红灿俨然还是主儿,敬酒、买单的事,一个不落,把偃师的这两个小女子撇在了一旁。
酒足饭饱后,已是晚上九点半钟了。虽还有谈论不完的话题,但考虑到张洁还得送我们回白杨,加上他家的两个“小棉袄”几个电话的催促,我们告别了利*、自转,再绕平乐送回了红灿、巧玲。我们剩下的仨人又匆匆往回赶,到白杨时已是十一点多了。谢绝我们的挽留,张洁又片刻不停地返回了汝阳。等他到家时,已是深夜十二点多了。这一日可真辛苦了张洁,来回行程,全由他一人驾车。
这两天,许多同学们的影子一直晃动在我的眼前,让我不断想起同学们之间的交往。上大学之前,我们本不相识,是“解放*外国语学院”这个学校,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上学时,我们相处相识,建立了友谊,但这时间并不很长。毕业以后,在那信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不少同学二十几年都没有联系过。现在,联系方式如此便捷,同学们能够有机会重逢相聚,这友情的火焰当然会是火山喷发一样的炽烈!它又犹如一挂被点燃的鞭炮,被人为掐断,可一但复燃,那声音会愈发震耳欲聋的!
这些年,我不断到嵩县、汝阳、孟津、偃师等地,与同学们相聚同游,同学们家里有子女嫁娶,老人辞世等红白事,大家也都彼此常有来往。想一想,大学时相处的时间虽是那么的短,但却能够让我们这些当年的同学们亲如兄弟姐妹!
如今,我们的母校——“解放*外国语学院”,这个名字早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解放*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这一校名,但永存于我们心中的是当年代表母校的那个绿皮邮箱——信箱。在这个信箱里,盛放着我们同学们长达三十年余的深厚情谊!
作者简介:刘志敏,男,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人,中学语文教师。爱好广泛,酷爱文学。独钟情于家乡的白杨树,甘于付出与奉献!
朗读者简介:玉华,实名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播音爱好者,喜爱朗诵,喜欢旅游。近三年有数百篇朗诵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平台主编:逊志时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在文化洛阳版块的研学中,我们感受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气息,倾听了这座城市的华美乐章,传承了优秀的手工技艺。愿历史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结束了今天的旅程,明天我们要走进红色洛阳的篇章中了,敬请期待下一期的精彩之旅吧!
新春佳节,让我们向仍然奔波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大家辛苦了!
上一篇:洛阳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年终盘点——文化洛阳(上)
明日预告:洛阳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年终盘点——红色洛阳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