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中国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世界之最,全球商界和*界领袖已将它视为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在过去一年,中国领导人曾对欧盟为处理债务危机采取的措施多次表达强烈支持,并表示为支持这些措施,中国已经增加了持有欧洲债券的规模。
在3月新盘成交排行榜中,主要是品牌房企的单价两万元以下的刚需盘,而热门区域主要集中于大兴、房山等刚需盘扎堆的地方。
我县首期美好乡村讲解员培训班开班
导演、郑伊健、阿SA出席发布会(1 /7张)11月28日,爱情喜剧电影《我老公不靠谱》在广州举办首映发布会,导演阮世生携影片主演郑伊键、蔡卓妍出席活动,活动现场三人纷纷爆料拍摄趣事,阿SA戏称郑伊健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依然像个大男生,简直是“不腐男人”。而郑伊健则爆料“拍摄这部影片才有机会近距离观看阿SA跳钢管舞,真的好过瘾。”据悉,电影将于12月7日正式全国公映。十年归来 郑伊健揭秘“爱情防腐剂”2002年郑伊健、阿SA在《我老婆未成年》中演绎冤家夫妻,此后二人在多部电影中合作,也饰演过兄妹、好友等不同角色,此次是郑伊健、阿SA多年之后再度饰演夫妻。谈及十年间的变化,二人都十分激动,阿SA夸奖“当年的老公”郑伊健“十年来他像用了防腐剂一般青春无敌,性格上也是很淘气,像个大男孩”。郑伊健也毫不避讳表达跟阿SA的亲昵,“跟很多人有过合作,但是比起来还是跟阿SA最有默契。” 据悉,影片讲述他们在爱情出现裂痕之后携手重启真爱的过程,对于如何为爱情防腐保鲜,两人的默契再次显露,不约而同说出“保鲜是双方的,不是单方面付出,爱情防腐剂就是双方的宽容和坚持”。
“在一线市场被‘蚕食’后,家电连锁企业必然涌向二三级市场。但是,当这些企业在二三级市场疯狂布局过劲之时,也许就是他们全面溃败的开始。”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某家电连锁企业老总在谈起当前行业的现状时,这番观点着实让人吃惊。 国美366家;苏宁150余家;永乐240余家;大中60余家;五星目标数量122家;去年才踏入门槛的易好家25至30家……以上仅仅是这些家电连锁企业2005年一年的开店计划。可以想象,2006年、2007年直至以后,随着扩张步伐的加快,家电连锁企业的门店数将呈几何级增长,而二三级市场则是其主要目标。 一路欢呼雀跃扩张着的家电连锁企业表面看起来一马平川,但上述老总的话语已经开始对行业的发展显露出某种担忧———主要目标并不意味着马到功成,高速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家电连锁企业能风光多久? ■ 一级市场已不堪重负 不断扩张、互相在竞争对手的“地盘”里攻城略地,使竞争本就激烈、市场日趋饱和的一线城市,更加不堪重负。 北京的家电卖场就已明显过剩。在北京,国美有30余家门店,苏宁近20家,大中50多家,再加上盛兴、永乐,北京家电连锁门店数量已达100多家。而到今年年底将突破140家。以至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都发出警告:北京出现数量众多的家电卖场是不正常的。有人甚至高呼“谁天天去买电器?靠什么来支撑来这140多家店的正常运转?” 上海的情况与北京如出一辙。今年苏宁在上海计划达到20至25家,国美则更甚,要开17家卖场、50家3C小店,扬言以80家门店的规模占领上海40%至50%的家电市场份额,再加上“大本营”就在上海的永乐的数十家门店,上海家电卖场竞争的白热化日趋严重。 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地各家电连锁企业间的竞争状况,也并不比京沪两地乐观。 7月,随着在武汉首家店的顺利营业,苏宁完成了在28个一线城市的全面布局。很显然,其他企业必然会快速跟进———这些巨头在各个城市的扎堆开业,除了展开残酷的拉锯淘汰赛外,已别无悬念可供人猜想。 一级市场的饱和迫使家电连锁企业开始寻求新的拓展目标,二三级市场顺理成章进入其视野。家电连锁巨头意图吞并全国市场的野心不仅未有丝毫减小,反而日渐膨胀。 ■ 二三级市场是“沼泽地”? 2005年,国美开店计划几乎全部考虑二三级市场,以每天开设一家新店的速度快速扩张。 在苏宁的连锁扩张规划里,全国有2000多个县级市场、350个二级城市,苏宁首阶段要切入300个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开设500家店,今年则要在90个城市完成布点。 而目前永乐在江苏太仓、泰兴等县级城市已经开设了30多家店,并表示今年还将再开30家左右的门店。大中、五星电器等也正积极部署着二三级市场的开店规划。就连家电制造企业TCL,也开始在二三级市场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前不久,其命名为“幸福树电器”的家电连锁开始正式上路,并将大举进入河南和湖南三四级市场。 二三级市场,能否成为家电连锁企业续写的下一个辉煌? “如果只是追求形象和生存,只做一线市场就够了,但如果还要销量、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就必须精耕细作二三级市场。”某家电连锁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二三级市场家电流通渠道相对落后,亟待整合。因此,国美、苏宁、永乐等企业加快开发二三级市场,巩固和完善销售络,降低分销成本及风险,还是大有作为的。 但也有人存在不同看法,认为家电连锁企业在二三级市场的开拓存在较大的变数,首先是消费能力不足,其次是消费习惯更加复杂,遇到地方保护主义、恶性竞争等不确定因素更多。因此虽然“看上去草地茂盛,土地肥沃,却极有可能是一片沼泽地。” 从经营和管理层面来讲,在二三级市场,企业在资源输出、人员成本、物流成本等运营成本上都将大幅增加,因为在市场不成熟情况下,市场启蒙和消费者培育需要付出高额成本。而这些市场的消费者购买力本身很有限,如果企业蜂拥而至,像在一级市场般造成过度竞争,单凭当地的消费能力,很难支撑企业长久运营。 专家指出,二三级市场的本土企业也不会坐以待毙,全国性的家电锁企业必然会受到区域性家电连锁企业和当地经销商的强有力的挑战。鹿死谁手殊难预料。 人才问题就更加突出。大量“本土化”人才的渗透,将是这些企业能够游刃于有着独特消费习惯的二三级市场的关键。但这一问题,不论哪家企业,目前不仅无法解决,反而越来越严峻。“扩张容易,但每开一家店,选择合适的店长是最困难的事。”某家电连锁企业老总很是感慨。据他介绍,在江苏某地,两大家电连锁巨头就经常互挖人才。前不久仅仅是挖来竞争对手的一个副店长,月薪就达5000元,而当地人均月薪甚至不到1000元,人才缺口之大可见一斑。 此外,二三级市场的投资环境差异很大,如果不能很好地争取供应商及当地*府的支持,成功几率就相当低。同时,市场容量的饱和、人才和管理上的危机、消费者对电器这种耐用消费品更换周期比一级城市更漫长等等,都可能导致家电连锁企业的“触礁”。 尽管陆刃波认为,家电连锁企业向二三级市场的扩张是大势所趋。但他亦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家电连锁企业的影响力还是在中心城市,如果企业调整不好其在二三级城市的渠道模式,加上水土不服、环境陌生等原因,到时出现问题“连如何死都不知道”。 专家分析,某些所谓二三级市场很可能成为企业扩张的“滑铁卢”。一个有力的佐证是,曾经在全国大肆扩张的台湾灿坤去年因经营不善被迫退守上海、福建两地不久后,日前最终被永乐以1.4亿元收入囊中———这对业界不能不算是一个警示。 ■ 还能风光多久 家电连锁企业之所以采取如此大幅度的动作进行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应对我国零售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跨国家电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需要一个摸索期,而在此期间,国内家电连锁企业最要紧的是快速扩张,使得家电连锁企业的整体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方可有效与之抗衡。 但国美和苏宁的扩张开店之举,除了确实是公司拓展需要外,在一定程度也由于其为上市公司,必须不断有所动作,制造出大的“噱头”,来吸引投资者注意,增强投资者对企业和股票的信心。而且,不排除一直在运作上市的永乐,今年的诸多“大动作”除战略布局考虑外,也怀此目的。 而其他企业则是被“国美们”牵着鼻子跑,这种盲目的跟随很可能会失败。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描述的“跟进是找死,但未必就没有一线生机,不跟进则肯定是等死”。 只是,这种力不从心的跟进,被一位专家形象地比喻为“我开着车在前面奔驰,你跑步在后面追,不管你跑得多快,除了被越甩越远,倘若一直不停下,最终只会心衰力竭,倒地不起”。 “即使市场已经饱和也不得不做,否则量上会有损失。”某家电连锁企业拓展负责人的一句话,道出了大肆“圈地”的原因。 然而,家电连锁企业拼命开店的背后,是并不高的市场占有率。资料显示,美国的家电零售企业不足1000家,但连锁企业市场占有率就达到90%以上。而在中国,家电零售企业超过3万家,但排名前5位的家电连锁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20%。 况且,目前很多家电卖场真正通过自身经营盈利的并不多,有些卖场甚至刚开几个月就关门。曾在被誉为*金地段的北京东三环某家电卖场里看到,里面冷冷清清,营业员比顾客还要多出好几倍。很难想象,靠这样的情景能支撑多久? 因此,家电连锁企业大跃进式的开店背后资金隐患是相当可怕的,其引发出来的危机对企业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不论是前不久被五星收购的青岛雅泰,还是遭永乐并购的河南通利,均是在发展中资金链出现了问题———难道这两家企业不想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当然,也许国美、苏宁等上市企业并不缺乏资金。但自6月23日至7月1日的7个交易日中,国美电器股价下跌了21.4%,而被誉为“两市第一高价股”的苏宁电器也在7月6日跌停。两大家电连锁巨头股价双双大幅大跌,或许能为急剧扩张中的家电连锁企业再一次鸣枪示警。 成功的扩张与规模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管理体系和竞争优势上,否则只会成为企业的“绊脚石”。“实际上扩张也是铤而走险,因为成也规模,败也规模。”天津国美总经理王嘉森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而目前普遍管理滞后、人才缺乏、利润低下、资本运作取代规范的商业运作等多重制约,都为家电连锁企业的未来,埋下了几许隐患和变数。 “不可否认,扩张会带来家电连锁业的洗牌。但或许不出5年,这些正兴致勃勃参与洗牌进程的某些企业,自己也可能被洗掉了。”一位资深家电连锁业人士这样对表示,扩张是疯狂的,而企业的内忧外患,也同样触目惊心。 也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隐忧,才会有苏宁在去年就开始未雨绸缪涉足百货业,才会有国美前不久的收购爱多,以及进入房地产开发、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一系列举措。 尽管只要多元化发展战略成功,就意味着企业即便其在主业上出现大的变故,亦可借助其他业务妥善度过难关。然而,我们不妨做一下假设,一旦在主业上败下阵来,时下看起来正所向披靡的几大家电连锁企业,还能称之为“家电连锁巨头”么? 把积木堆得很高并不太难,但小小的震动就能使其全面崩塌,所有努力瞬间将毁于一旦。(超市周刊 陈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