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找准一带一路的关键点rkgicnki
TUhjnbcbe - 2020/6/17 15:29:00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找准“一带一路” 的关键点


“一带一路”的机遇在哪里?简单的回答就是:关键是要敏锐地发现商机的盈利点,找准“一带一路”机制建设的突破点。


   一带一路 的机遇在哪里?简单的回答就是:关键是要敏锐地发现商机的盈利点,找准 一带一路 机制建设的突破点。 以务实的经济项目做支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城市和企业依然不知道要卖什么,还在丝绸、茶叶、瓷器等 老三样 上做文章,或者认为 新三样 (高铁、核电、航天科技)是国家和国有企业的事情,既不是自身的需求,也不是自己的强项,因此对 一带一路 的关注度不够、介入性不强。故此,中国城市和企业首先要在 买卖 等务实的经济项目上做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之所以不知道卖什么,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此外,我们要摆脱对稀缺性资源的依赖,摆脱 有什么就卖什么 的顽固惯性。例如,一说到东北就卖粮食,一说到内蒙就卖羊肉,一说到*就卖能源和棉花,一说到宁夏就卖枸杞,一说到广西就卖水果、橡胶和*花梨 另一方面,要摆脱各省市 肥水不流外人田 的狭隘惰性。例如*举办亚欧博览会,仅*企业是难以满足近50个亚欧国家商业需求的;广西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企业也满足不了东盟十国的差异性需求;宁夏举办中阿博览会,22个阿拉伯国家到宁夏发现可买的东西实在不多 因此要打破地域限制,在务实的经济项目上做文章,找到市场的盈利点。 不要过度抬高某些国家或某些项目。不要让人感到中国在这个问题上 有求于人 。有企业家对笔者讲,中国企业原来到中亚投资,拿一个项目可能只需要10亿美元,现在对方知道 一带一路 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必须要做的 *治任务 ,而本国又属于中国必须争取的 节点国家 ,因此开始坐地要价,最后导致我们的企业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去竞标一个项目,而且项目本身自然而然会延伸出不必要的*治风险。在经济上讨价还价是好事,但在*治上讨价还价,我们往往是只赔不赚。目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先把标志性项目做好,积极去除 一带一路 过多的*治化色彩,等沿线国家主动来找我们,到那时候,我们提要求、设门槛,沿线国家必然会自愿提供相关项目的落地保障。 打造优质和品牌项目。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很多企业 蜂拥 而出,不分企业业绩、能力、口碑、背景等,统统喊着 一带一路 的口号, 攻城略地 ,其场面颇为壮观。但是,越火热时越需要冷静,需要国家对参与 一带一路 的中国企业进行识别管理,建立优质企业名单(红榜)和不达标企业名单(黑榜)制度,不好的企业和项目上黑榜,优质的企业和项目上红榜,国家要支持有能力、有品质的企业做大做强海外业务,鼓励有意愿走出去的企业逐步提升能力、树立品牌,并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代表中国去落实 一带一路 倡议。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有一些海外项目出了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其他企业的后续项目,连相关基建项目都受到牵连。试想一下,如果所有中国企业的走出去项目都和 一带一路 挂钩,出了问题必然导致恶性的连锁反应,导致当地*府和民众对 一带一路 倡议的不满与排斥。 尽快编制与完善 轻资产 名单。中国企业目前 走出去 的很多是 重资产 项目:港口、运河、高铁、核电、大坝 这些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我们再怎么低调,都会被人以高调看待,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 战略意图 。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始分析这些重资产项目了,他们认为这些项目是中国国有企业做的,而且这些企业几乎都具有*工背景,所以警惕性上升。例如,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尼加拉瓜运河等,总让人感到这些项目背后的动机 不一般 。因此,我们要打造一批能够理直气壮推销的轻资产项目,如现代农业、中国餐饮、民俗文化、中医药等,但前提不是仅卖历史久远、独一无二、价值连城的稀缺资源,而是要通过资源的整合与转化能够严丝合缝地对接国际需求,在 必需品 上做文章。美国的三片文化、双H战略,即美国最赚钱的是 薯片、芯片、影片 以及 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休闲娱乐+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优质教育 ,值得我们借鉴。 不要忘记和冷落国内市场和需求。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脉络是: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由东部向西部推进。 一带一路 也要服务我国广大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内陆地区一方面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还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有效释放发展潜力和空间,将改革开放的末梢变成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前沿。常常有人问: 在*、西藏建高铁,是三股恐怖势力利用的多,还是我们利用的多?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命题,而且这种意识的杀伤力绝对不亚于恐怖分子。不能因为有一小撮恐怖分子,就不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福利。在西部或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没有经济发展一定解决不了问题。因此,要在 一带一路 框架下激励东部沿海的优质企业和负责任的跨国公司主动到西部去,既把项目和资金带到西部,也把相互了解和彼此欣赏带到西部。 避免 一带一路 主体资源的碎片化。要实现国内 四大主体资源 的联动效应。 一带一路 的有效推进,既要靠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要靠*府(中央*府、地方*府),两者如车之两轮,需要同步驱动;学者、专家、智库是第三大主体,是 一带一路 建设的中枢和大脑,要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没有思路就没有丝路 ;第四大主体是媒体,媒体能够为 一带一路 建设插上飞翔的翅膀。目前,上述四大主体基本上是分散的,相关资源整合严重不足。此外,有很多*府、企业和高校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但大多数单位只不过是挂一块牌子而已,没有整合上述主体资源,没有进行实地调研,甚至没有专业的研究人员,最终很难向社会提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国内主体资源的碎片化,必然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对接国际资源。 注重 一带一路 的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有很多细节问题我们做得还远不够理想。例如, 一带一路 的英文译法较为混乱,特别是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精准的英文缩写。首先 一带一路 的英文翻译不应和 战略 挂钩(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而应强调 倡议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那么,问题来了,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缩写是 BARI ,这个词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因为它已经有特定的指代,即意大利东南部的港口城市 巴里 。如果把Initiative去掉,缩写变为 BAR ,又容易让人联想到 酒吧 。看来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虽然表述准确,但缩写困难。还有一种说法是New Silk Road Initiative,但这同美国的 新丝路战略 很类似,而且极易让人类比成中国的中亚战略或霸权计划。笔者建议,用One Belt One Road(OBOR),*府用 倡议 ,智库或学者不妨就谈OBOR,避免所有的议题都同*府对标,导致很多事物被贴上*治标签,反而对我们不利。在国际关系舞台,很多全球议题被人们熟知,往往不是其全称,而是其缩写,如WTO、FIFA等。今天, 一带一路 有了大名,也要有英文名和小名。 一带一路 才刚刚上路,要做的事情远比我们想象得要繁杂、要细致。 不要过度放大 一带一路 的风险。从2013年9月至今,同 一带一路 搭配最多的词汇可能是 风险 ,但诸多的风险分析基本上是泛泛而谈,而且仅仅讲风险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提供具体落地的可操作性建议。其实,中国企业不走出去也有风险,而且风险可能更大。原来问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很多企业家回答: 要服务国家战略 。现在的答案往往是: 走出去是要解决生存压力。 可见,企业家越来越在商言商,这是件好事。因此, 一带一路 建设中,不要过分夸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关键是自身要准备好、要把项目选好,要真正具有国际视野和品牌意识。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的企业没说要做 一带一路 ,但他们实际做的就是 一带一路 ,即用产品和文化 征服 人心。其实,中国企业的最大风险是中国企业性格的内向性,不走出去,中国企业会越来越被动,会越来越受制于人。 把产能合作的基本内涵讲清楚。 一带一路 上的产能合作要从 三个一 入手。具体来说: 一个前提 是中国在诸多领域拥有先进的富余产能,如钢铁、水泥、铝、平板玻璃等。 一个条件 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铁路、公路、核电、电力等领域有竞争优势。上述富余产能能够提升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 一个路径 是在沿线国家就地取材,并建立相关园区,一方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中国富余产能的出路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合作工业化和共同现代化。当然,产能合作的升级版是基于平等与需求层面的产业合作。毕竟同产能相关的词汇往往是 过剩 富余 ,这些词汇首先不准确,是相对的,同时也容易形成 中国中心主义 的错觉。 把 一带一路 的文化意义讲清楚。 一带一路 的文化意义:首先,中国希望自身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赢得尊重,不希望国际社会把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仅仅看作是 会走路的钱包 。其次,要强调中国文化具有世界意义。现代化、信息化的负效应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疏离,人内心的孤独和空虚。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暴力、自杀等极端事件依然是社会顽疾。故此,以 向善关怀 正心修身 为内核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许能够对此做出独特的贡献。 一带一路 就是要通过文明互鉴解决相关国家的治理失败问题,解决深层次的国际冲突问题。再次,从本质上说, 一带一路 也是文化交流与人心亲近的项目,要让国际社会既 喜欢中国做什么 ,也 喜欢中国是什么 。 总之, 一带一路 ,需要我们一路行、一路思,唯有找准关键点,才能攻坚克难。 下一篇 领导干部要勇于自省 自省是领导干部自我完善的基本功夫。新形势下,各种诱惑和挑战层出不穷,领导干部善于、勤于、严于自省显得更为迫切,自省是领导干部必须做好的功课。 作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找准一带一路的关键点rkgi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