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盛世传承汝瓷的七大悬念,民间究竟有无真
TUhjnbcbe - 2024/10/2 16:07:00

01

汝官窑诞生年代何以无法考究?

汝窑的烧造年代范围,在北宋晚期已成定论,但具体时限,研究者意见不一。

陈万里、冯先生认为在哲宗元枯元年()至徽宗崇宁五年()的20年间。

李辉柄先生认为大约始于政和元年至北宋灭亡的宣和六年(),即十四年间。

孙新民认为汝窑的创烧不晚于神宗元丰年间,成熟于宋哲宗时期。

郭木森认为汝窑创烧于宋神宗时期,盛烧于宋哲宗时期,停烧于宋徽宗初期。

李广宁认为汝官窑从政和年间烧造,毁于靖康年间金人的战火,最多只有16年光景,之后才有南宋官窑――修内司窑的建立。

02

汝官窑传世珍品何以稀少?

南宋有一个人叫周辉,他在《清波杂志》中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他在南宋的时候都发出“近尤难得”之感。

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在雍正七年(年)有过一次统计,让太监刘希文、王太平整理了汝窑,就是看看雍正时期宫里到底有多少汝窑。他统计了一次,这个档案现在有,可以查到,有31件。那时候,皇宫里才有31件。

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两岸故宫博物院,海外博物馆,随着目前国内的民藏增加,件数超过原来的数据!

03

汝官窑身份何以“官办、民办”难辨?

历史上的汝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悬案,国内外许多专家对这些问题苦思冥想,探究汝窑的来龙去脉。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徽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北宋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尊

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

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汝窑的属性究竟应算作宫廷垄断的“官窑”?还是属于部分“供御”、“拣退方许出卖”即面向广大群众的“民窑”?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台北故宫藏

据说,陈万里先生倾向于后者的性质。

但马上有学者发出不同意见,同期南方著名的龙泉窑,据《鸡肋篇》记述说“宣和中,制样需索,益加工巧”,然而从未见有人将它列入“官窑”或冠以“官龙泉”之称。

可见,汝窑身份“官办、民办”难辨。

宋汝窑盏托,托边缘有阳文款“寿成殿,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04

汝官窑何以“规模之大,存世不多”?

北宋时期,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

南北两大瓷区;

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

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

鼎盛时窑炉达到了多处……。如此巨大规模生产,但存世珍品不多,确属谜也。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

05

汝官窑作品何以“汝窑为魁”?

汝官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它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莹润,随光变幻。

观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

拂其釉面,平滑细腻,质同美玉;

器表呈蝉翼纹状细小开片,冰晶玉透;釉内气泡稀疏,寥若晨星,在光照下若隐若现,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汝官瓷满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粒状的支钉痕,形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

06

宋室宫廷何以偏爱汝窑作品?

北宋早期皇宫生活用瓷主要是定瓷(今河北曲阳生产),偶尔也有汝瓷进献。

汝瓷中的精品“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到了宋徽宗时却是“唯用汝器”了。

何以如此?

北宋汝窑天青釉盏托

一方面是因为宋徽宗笃信道教,汝瓷的天青色符合“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才艺俱佳的徽宗皇帝被汝瓷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所折服,在青瓷中选中了汝瓷。“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北宋汝窑青瓷丙蔡碟

另一方面,宋、金、辽之间战火不断,人民流离失所,为皇宫烧制定瓷,时断时续,已不能满足皇室需要,于是皇宫召集严和店和清凉寺的能工巧匠在汝州(今张公巷)建了一个专门为宫廷烧制瓷器的窑厂。

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办窑厂正式成立了。

北宋晚期汝窑青釉花口温碗,年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

07

汝窑工匠哪里去了?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朝廷当局再也顾不上把玩汝窑了,纷纷南逃。那场战乱,给后世留下无尽的遗憾。

窑工们匆匆熄灭了窑火,仓皇逃命。

按理,战乱平息后,他们应该回归故里,重开窑炉,可是奇怪,至今尚未见到一件金代特征的汝瓷。

北宋汝窑青釉洗国家博物馆藏

从汝州地区的窑址考古可以发现,金代时,这里只有一种“汝钧”与官汝略为接近,但面貌巳大为不同,与其说接近官汝,不如说更像钧瓷。

很显然,那批宋徽宗时生产汝瓷的窑工要么已经作古,要么已经落脚它处。

金代临汝窑青釉胆式瓶

因为从上述其它同样生产过贡瓷的窑场可以发现,这些窑场即使停烧贡瓷后,后续的民用产品依然保留了贡瓷的风范,产品固有特点并不会因为用途有所改变而突然消失,唯独汝窑,竟消失得无影无踪。

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北京故宫藏

在汝窑隐匿后不久,却在遥远的浙江杭州,突然出现一种与汝瓷面貌极其近似、而与历史上的浙江瓷器反而很少有共同之处的窑器,它的名字叫修内司窑。

内窑与汝窑还是有所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仅仅如父子、兄弟,外貌虽有不同,却无法掩盖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

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菱花式盘

当时人就已评价内窑“色好者与汝窑相类”。

所以,应该决不仅仅是“袭故京遗制”,抑或是汝窑的那批工匠一起被宋朝皇帝带到了江南,这就是为什么内容在工艺上与汝窑如出一辙。

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菱花式盘局部

李苦禅先生就曾写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也充分印证了汝窑在辉煌绚烂的制瓷史中独领风骚的地位。

那么,近百年来它在拍卖市场上表现的情况咋样呢?

答案是不超过十次。

对于瓷器收藏家来说,想拥有一般人终生只能仰视的热点藏品,

如元青花、明成化斗彩、清三代珐琅彩,只要财力雄厚,耐心期待,都还有机会购藏。

但汝窑瓷器却是难以企及的巅峰,它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梦中情人,是毕生的终极收藏。

原因无它,一是因为它的超凡之美,二是因为它的稀少珍罕!

而能参与拍卖交易的藏品更是寥若晨星。

1、北宋汝窑长颈赏瓶,EumorfoPoulos旧藏,

年5月28日由伦敦苏富比售出,编号,现为伦敦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藏品。

2、北宋汝窑水仙盆,原为日本安宅家族旧藏,

曾两次被伦敦苏富比拍卖,首次是年3月17日,编号26;

第二次是年2月24日,编号1。

口沿扣饰金属,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安宅英一旧藏

3、北宋汝窑圆笔洗,年4月15日由伦敦苏富比拍出,编号,

原为香港收藏家罗桂祥基金旧藏,现藏于香港艺术馆。

4、北宋汝窑圆洗,年6月15日伦敦苏富比拍出,编号,

原藏台北鸿禧美术馆,后为曹兴诚收藏。

香港苏富比拍品

鸿禧美术馆旧藏

香港苏富比拍品

5、北宋汝窑盘,原为斯蒂芬·君尼库克三世旧藏,

年12月3日纽约佳士得拍出,编号,现被香港藏家区百龄收藏。

年纽约佳士得拍品

成交价:万美元

6、北宋汝窑盘,亦为斯蒂芬·君尼库克三世旧藏,

年3月29日纽约佳士得拍出,编号,直径7.2厘米,似经过火烧,口沿残损。

纽约佳士得拍品

(口沿磨口,釉面疑似火烧)

7、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原为阿尔佛雷德·克拉克夫人旧藏,

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经34口叫价,以天价2.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据说,这件汝窑洗被香港富豪刘銮雄拍得,而且这件葵花洗跟大英博物馆所藏的汝窑洗原来是一对。

8、北宋汝窑圆洗,原为曹兴诚收藏,

年10月3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以2.6亿港元的价格落槌,加上佣金共计2.94亿港元,再次创造出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为亚洲私人收藏家竞得。

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卖过一只,是一个很小的汝窑盘子,直径8公分。

这个盘子有点儿变形,当时没烧好,有点儿拧着,北京话叫翘棱。

估计烧出来以后,工匠一看不合格,顺手就给扔到废料堆里掩埋了。

由于盘子小,一个巧劲儿没摔碎,很多年前出土后,就被人认出来了。

在二十多年前的美国,这个歪歪扭扭的小盘子当时卖了万美金。

当时像今天特别值钱的元青花、清代粉彩、永宣青花等等,这些非常名贵的瓷器都卖不到这价钱。

甚至现在卖到上亿人民币的珐琅彩,当时也就卖个二三十万美金,你想想汝窑的价钱。

到今天,世上有多少件汝窑呢?

当然,汝窑现在统计不是非常精确,因为有个别的汝窑在个人手里。

但是,能在市场得到藏家、行家公认,能在市场流通的汝窑瓷器少之又少。

民间肯定是有汝窑瓷器的,但地下究竟有多少汝瓷,是个难解之谜。

1
查看完整版本: 盛世传承汝瓷的七大悬念,民间究竟有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