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总编辑走基层丨挺起腰板走进新生活河南日
TUhjnbcbe - 2024/8/28 17:56:00
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818/x5rrmtt.html

编者按

极不平凡的年临近尾声,脱贫攻坚即将收官。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全省上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绩。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实现.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个贫困村退出,其中,最后一批52个贫困村,也于年底前顺利脱贫摘帽。这52个村,大多是“三山一滩”地区的贫困村甚至是深度贫困村。表面上看,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归零,但是从深层次来看,全省还有脱贫不稳定户3.6万户12万人、边缘易致贫户5.5万户16.7万人,这些都是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攻克的最后堡垒。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只有确保脱贫攻坚质量更高、成色更足,我们才能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当此决战决胜之际,作为全省新闻战线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本报编委会推出特别报道,以“总编辑走基层”的形式,分赴洛阳、平顶山、新乡、三门峡、南阳5市,聚焦最后一批脱贫的52个村,深入一线调研,展示这些村庄采取了哪些措施,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还有什么打算,以期集中展示全省各地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攻坚拔寨的精神风貌。

资料图片:脱贫风景如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刘雅鸣田宜龙曾鸣

在河南的“贫困版图”中,“三山一滩”地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其中,巍巍八百里伏牛山,状如卧牛酣睡,更是难攻的贫困堡垒。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洛阳的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出列。但截至年年底,仍有嵩县、汝阳的9个村,被列为全省最后一批未出列贫困村。

一年时间过去,这些村庄现状怎样?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赴嵩县、汝阳进行探访。

资料图片:脱贫风景如画

立志——

“一定争口气,甩掉穷帽子”

今年2月底,当党公克得知养育村成了嵩县黄庄乡仅剩的一个未脱贫村时,这个平时大大咧咧的糙汉子,居然忍不住鼻头一酸,落了泪。

“眼瞅着别的村都‘脱’了,为啥不让俺‘脱’啊?俺村不比人家差。”作为养育村党支部书记,他觉得脸上“挂不住”,心里有点委屈。

“你别着急,暂时不摘帽,不代表你们干得不好,而是想趁着这最后一年时间,把底子砸瓷实些,抓紧补短板,巩固脱贫成果。”在县里的一次会议上,看到有些沮丧的党公克,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嵩县县委书记徐新搂着他的肩膀鼓励说。

作为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嵩县,全县共识别贫困村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万户8.5万人。截至年年底,实现个贫困村出列,累计脱贫户人。养育村属于未脱贫的5个村之一。

“四十五里养育沟,养育不了养育人”,是村里的老话。近些年,村里却有了显著变化:公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香菇、连翘产业兴起。但由于基础薄弱,养育村还是慢人一步。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何不把握好这最后一年的时间,让未脱贫村的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呢?

为此,嵩县持续攻坚,向剩余的5个贫困村发起总攻。徐新分包养育村,在他的帮助下,今年村里新发展了板蓝根种植亩,增收、带贫效果显著。这下,党公克心里有了底气。

和党公克一样,黄庄乡党委书记石胜军也是个要强的人。他说:“一定要争口气,让黄庄乡最后剩下的这个‘独苗苗’彻底甩掉穷帽子。”

石胜军随身携带一本工作手册,纸张已经泛黄,边角有些破损,上面密密麻麻,详细记录着黄庄乡最后户贫困户的情况。其中一页写着“社会主义好”几个大字,分外醒目。石胜军动情地说,这是他遍访贫困户时随手记下的感慨。

说话间,记者发现了他夹在手机壳背后的“秘密”:这是一张纸片,上面写满了贫困数据和帮扶措施。对养育村的情况,石胜军“门儿清”。

离村部不远,就是已经“摘帽”的贫困户刘玉霞家。刘玉霞打扮得干净利索,笑起来眉眼弯弯,家里拾掇得敞亮整洁,院子里还种着兰花,在寒风中透出生机。记者不禁有些疑惑:“恁家挺漂亮啊,咋看也不像是贫困户。”

刘玉霞的脸上掠过一丝愁容。站在一旁的石胜军感叹,每个贫困家庭的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

早些年,丈夫得了尘肺病,女儿一出生就是唇腭裂,屋漏偏逢连阴雨,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刘玉霞又突患重病。一连串的打击,压得刘玉霞一家喘不过气来。

在刘玉霞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石胜军和村干部多次到她家走访,研究帮扶对策。一方面,实施大病救助,解决了她一家人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鼓励她学习香菇种植技术,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

没了后顾之忧,刘玉霞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她告诉记者:“眼下俺建了5个大棚种香菇,差不多挣了7万块钱。如今脱了贫,日子更有奔头了!”说到这儿,刘玉霞脸上又多了笑容。

最令她欣慰的是,女儿经过前后3次唇腭裂手术,康复效果不错,现在在县城上八年级,学习很用功。家里墙上挂着她的照片:小姑娘穿着红色大衣,双手攥成小小的拳头,面带自信的笑容,眼里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资料图片:嵩县德亭镇大王沟村风景如画

集智——

“土石砖木瓦,自己装扮自己家”

跟养育村一样,嵩县德亭镇大王沟村也是最后一批未出列贫困村之一。受地处深山、耕地稀少、自然条件较差等因素影响,村民基本依靠“望天收”的山林经济和外出打工过活。

经过多年精准帮扶,大王沟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村道路和预约客运班车开到家门口;盖起了标准化卫生室,引进乡村医生;家家户户都装了宽带,拉近了跟外面世界的距离。

基础设施完善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多”出来这一年时间,干点啥能巩固脱贫成果,让群众有稳定的增收致富渠道呢?

输血不如造血。今年3月,德亭镇党委书记郭利伟带着乡镇干部去宜阳、洛宁、栾川等地学习参观后,结合村里实际,定下路子准备在大王沟村搞乡村旅游。

摆脱物质上的贫困容易,移走思想上的大山困难。听说要把大王沟村来个彻头彻尾的大改造,村民巴建娃第一反应是不信:祖祖辈辈在山里受穷,好不容易稳定下来,还折腾啥呢?能翻出个啥花样来?他不但自己不支持,还劝说身边的人,让他们不要“瞎操心、白费功夫”。

谁知今年4月,郭利伟带着工作专班,直接在村里住了下来。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他们在这里忙着开会研讨、设计图纸、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巴建娃看在眼里,不得不佩服:这是要动真格了,咱还有啥说的,干!

因为疫情原因,不少村民都留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设计图纸出来后,村民们摩拳擦掌,决定共同装扮自己的家园:有的拿出了家里闲置的米缸,种上从山里挖来的花花草草,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村路两侧;有的自己当起泥瓦匠,亲手砌墙垒砖,建起了乡村民宿和村史馆。眼见着村庄颜值提升,村民们有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初雪后的大王沟村,银装素裹。大红色的灯笼、造型各异的栅栏、屋墙外的彩绘,在一片纯白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美丽。走在这个坐落于群山之中的古朴村落里,仿佛徜徉在水墨画中。

如此美丽的村景,都是村民们自己动手、一砖一瓦造出来的。说起村里的变化,巴建娃仍然觉得“跟做梦一样”:“过去俺村灰头土脸,没人愿意来,现在居然变成旅游景点了!”

凝心能聚力,心齐可移山。短短3个月时间,大王沟村焕然一新,干群齐动手,相继改造出十余家农家乐,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国庆期间更是游人如织。为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县里专门请来厨师开展技能培训。

村民赵建峰就是受益者。他家老屋被改造成了灰墙黛瓦,贴上了用柳条编制的精美壁画,房前生机盎然。借着家门口的亮丽“风景”,利用培训学来的专业厨艺,赵建峰挂起了“柴烧参汤”的招牌,红红火火经营起了农家乐。

“国庆节的时候,有不少人来俺家吃饭,一天能挣多块钱。”赵建峰说,钱虽说不多,但把俺们的劲儿都提起来了,眼下他准备趁着农闲把院子拾掇拾掇,相信明年生意一定会更好。

资料图片:嵩县德亭镇大王沟村风景如画

新生——

“挺起腰杆往前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以前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去哪儿都抬不起头,现在可以挺直腰板了!”谈到自己的改变,韩金峰感慨万千。

汝阳县十八盘乡竹园村的“老大难”韩金峰,去年终于找到了媳妇,夫妻俩今年还生下了女儿,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走进韩金峰的新家,三层小洋楼,敞亮的大客厅,一共有6个卧室。“这样的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韩金峰的父亲韩国说,竹园村是前坪水库移民搬迁村,附近的北汝河为村子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水源,却“喜怒无常”,河水暴涨时,房子就保不住了。

过去他们家是贫困户,一家子住在大山沟里,不仅受穷,吃水、用电也非常不便,韩国患有偏瘫,韩金峰30多岁了都讨不来媳妇。如今,他们搬出了大山,脱了贫,不光房子是新的,日子也是新的。

汝阳县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当地聚焦脱贫重点难点,集中力量攻克最后堡垒,投资3.6亿元建设搬迁安置点42个,易地搬迁贫困人口户人,实现每户搬迁群众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有2个以上长期稳定增收渠道。

搬出大山、住上新房,韩金峰的心气儿也更高了,他想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韩金峰如今在郑州打工,妻子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村里建有学校,将来孩子上学也不用愁。村里还帮他妻子和母亲找了公益岗,每月有固定收入。这样,韩金峰可以安心在外面打拼,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脱贫摘帽后,越来越多像韩金峰这样的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60岁的张星立是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村民,他曾因家里穷,一直没结婚。随着三合村发展写生、旅游经济,张星立摘掉了“贫困帽”,奔上小康路。

每年开春后,风光旖旎的三合村都会迎来“写生大军”。张星立没想到,自己这样一个从没走出过大山的老农民,居然有了一个洋气的新职业:写生模特。

坐在村口的树下,让学生们画半个小时,张星立就能领到50元工资。旺季时,他一个月能当近20次模特。他喜欢把学生们的画作带回家,挂在墙上,学着慢慢欣赏。

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张星立原来住的土坯房变成了两间宽敞的平房,有一间还被他改造成了“写生工作室”。让人没想到的是,以前大字不识几个的他,现在居然也开始喜欢上了绘画;过去不敢往人前站,如今见了外人,他会主动伸出手。

更出乎人们的意料,摆脱贫困后,张星立惦记的头等大事是入党。

“这些年,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党的伟大。”张星立坚定地说,“此生最大心愿,就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今年9月,他鼓足勇气,正式向三合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文化水平有限,怕写不好。”他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写了5份入党申请书,最后选了最满意的一份,又誊抄了好几遍才递交。

这可能是一份很不规范的入党申请书,但却是一份饱含真情的入党申请书。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经过近一年的巩固提升,嵩县、汝阳9个未脱贫村已全部达标出列,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这一年就像打仗,过得真快,也真充实。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往后每一天都是新生活!”如今,党公克心底的“委屈”早已化作前行的动力。

资料图片:嵩县德亭镇大王沟村风景如画

编辑:张欢

1
查看完整版本: 总编辑走基层丨挺起腰板走进新生活河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