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蒲寿庚
说到大名鼎鼎的南宋末年的蒲寿庚,可能有人有异议,认为他不是汉人,如何能算做汉奸?
我不这么认为。首先,蒲寿庚身为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其父亲也做过安溪县主簿,并曾因贸易有功,被南宋朝廷授予“承节郎”的官衔。两代为官,是地道的仕宦人家,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与一般南宋士大夫无异。第二,其祖先固然是阿拉伯人,但在10世纪之前就定居占城(今越南),早已广泛接触中原文化,至13世纪,历年,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因此,对早已汉化的蒲寿庚,不应因其信仰出身不同而认为他不是宋人。历代史家都把他看做宋臣,而没有看做外臣。
但身为泉州实权人物的蒲寿庚,关键时刻心心念念的只是自家的利益。当临安陷落大势已去时,主动降元。其实风云鼎革之际,降官何止他一个?但是自己降则降,蒲寿庚却为了邀功,拉上了0人陪葬,由此奠定了自己在史书上的恶名!
蒲寿庚屠杀赵宋臣民的数字,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在两三千人到数万人之间不等。其子蒲师文尤其残忍,不管男女老少无一幸免,并且是惨无人道的虐杀,把四肢剁除折磨到死。这样一来,蒲寿庚还不过瘾,还挖开南宋宗室的祖陵。可谓作恶做到家了。
如此的肆意杀戮换来了蒲寿庚的加官进爵,元朝不吝封赏,“进昭勇大将军,闽广都提举福建广东市舶事,改镇国上将军,参知政事。并行江西省事。”一时权倾东南,富甲天下。一个汉奸的荣华富贵,至此极矣。
然而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靠不义得来的权势又能维持多久?蒲寿庚泉州虐杀宋室子民,不过九十年就要轮到自家尝此滋味!元朝末年,由于蒲氏家族卷入亦思巴奚战乱,引起元政府的猜忌,加之蒲氏家族长期以来大肆搜刮财产,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早已激起泉州百姓的愤怒,于是元政府利用百姓怒火一举收回泉州控制权,并放纵百姓对蒲氏家族展开报复。这场报复也是极其残忍的,史书称:“是役也,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凡蒲(氏)尸皆裸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中。”除刚好在外者,才能幸免于难。蒲氏数百年积攒的资财大半毁于烧杀和劫掠之中。
这还不够。等到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正本清源,对蒲寿庚掘墓鞭尸。太祖认为蒲寿庚家族对宋室不忠,曾经依靠宋朝发家致富,紧要关头却投降元人,甚至反过来对宋廷进行屠杀。因此,洪武七年(年),朱元璋颁布诏令,将蒲家幸存的男子全部充军、永做军奴,既不能脱籍,更不许读书入仕(“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至于蒲家女性,则全部充入教坊司,世世代代为娼。
不知蒲寿庚泉下有知,可曾后悔当日泉州之举?
2,孙之獬
字龙拂(音bì),山东省淄川县人,天启二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此人或许在今日知名度不高,但是在明清更替之际绝对是万人唾骂,不折不扣的大汉奸!
为求跻身新朝权贵,孙之獬可谓廉耻丧尽,是个不折不扣的卑污小人!其最大的劣迹就是促成了剃发令的推行,使无数生灵为之涂炭!
清军进占北京后,由于汉族百姓对剃发的极度反感,甚至已投降官员对剃发也极为抵制,许多明朝官员虽投降清朝,但在汉服衣冠上却坚持传统不肯妥协。如陈名夏等降臣竟因为不愿意剃发而终被清廷所杀。即使是以卖主求荣而闻名于史的吴三桂,也曾当面劝阻过多尔衮剃发令的实施。清廷不得不暂停推行剃发令,唯恐引起民怨沸腾。多尔衮更不得不迫于压力违心的公开宣布“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独孙之獬认为飞黄腾达机会来了,在其它大臣均坚持汉服衣冠时,第一个“焕然一新”,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当时,朝臣分满汉两班,上朝的时候,满班大臣说他是汉人,不许他入班;汉班大臣说他是满人打扮,也不要他。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于是孙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提议让朝廷之前颁布的剃发令加快执行。疏言:“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此言甚合多尔衮心意,于是多尔衮采纳了这一提议,于顺治二年(公元年)六月间,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由此拉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以“头可断,发绝不可剃”为口号的江阴反清运动,80万百姓为护发而死,染红了孙之獬的顶戴!诚如史家所说,华夏各地的反清运动,不始于清军占领之日,而始于剃发令推行之时!
剃发令为了立下更大功劳,孙之獬还无耻的说“志士忠臣每思垂名竹帛。。。一生勋业留俟今日,臣不敢违天自逸,以取谴戾!”,请求出征镇压自己的同胞,并如愿以偿的获封兵部尚书,带兵招抚江西。可谓是用同胞百姓义士的无数鲜血换来了自己的高官厚禄!也毫不意外的成为天下万民所指的公敌!
值得欣慰的是,恶有恶报。年六月,一支农民义军突袭攻破了山东淄川城,正好在老家的孙之獬逃跑不及,全家被捉。义军深恨其劝导剃发之无耻,于是用锥子刺遍孙的全身,插上毛发,大骂他:“我等为汝种发!”将这么个遍插毛发的怪物游街后凌迟处死,还把一同捉住的他的孙子、曾孙等人杀得一干二净,全家灭门。天下闻之,莫不欣然。顾炎武就特地写了一首诗《淄川行》表达自己的欣慰之情:“。。。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
孙之獬将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以为后世寡廉鲜耻之人戒!
3,孔有德
如果说前一个孙之獬主要是为大清出谋划策的文汉奸,那么孔有德就是地道的头号武汉奸。
他是铁岭矿工出身,“长于弓马,不识字”。天启元年(年),后金占领辽沈后,孔有德同其兄孔有性投奔明将毛文龙,参与了镇江大捷,后转进朝鲜皮岛。他与同乡,后来的三藩之一耿仲明过从甚密,据说拜耿仲明为义兄,后来人们多以“孔耿”连称。孔有德“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累升至参将。毛文龙收他为养孙,赐名永诗(想让他学文化吗?)。
崇祯元年(年),袁崇焕督师辽东,借机处死毛文龙,孔有德认为毛文龙“无罪横受屠酷”,感到非常寒心,终日闷闷不乐,于是造反,发动吴桥兵变,与耿仲明等蹂躏山东半岛一年多后,终于势穷突围投奔后金。他一入盛京,即充分展现了汉奸的无耻嘴脸,力劝后金速速问鼎中原,说什么“汗如听从,大事立就,朱朝之天下转瞬即汗之天下。”
由于孔有德带来了后金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及匠人,所以皇太极对他们的投降极为重视,亲率诸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并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见礼”相待。此前后金一直对在袁崇焕红衣大炮下吃的苦头畏惧不已,至此终于也有了自己的大炮,足以相抗。而明朝再无所恃,大事去矣。
此后,孔有德一直是清军南下征服的急先锋,随多铎追剿李自成及南明武装力量,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又占领湖南地区,所过之处,屠杀本族同胞数十万,毫不心软。
为表忠心赢得更大荣誉,他又自告奋勇进攻云贵一带的永历政权,清廷予以批准,封他为定南王,率军二万出征广西,并携家镇守。相当于承诺他只要打下广西,就可以世袭广西王。
志得意满的孔有德提兵上路了,顺治七年(年)十一月,孔有德率清军破桂林,俘虏南明重臣张同敞、瞿式耜及靖江王朱亨歅等,孔有德住进了靖江王府,改为定南王府。洋洋自得的孔有德以为大功告成,毫不顾忌的将瞿、张二人处死于桂林仙鹤岭下,靖江王朱亨歅则在西门外民房中被缢死。
报应很快就来了。年,经过精心准备,南明大将李定国出师反攻。明军攻势极其猛烈,七月初四,明军登云梯攻城,孔有德额头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无路,自己在王府纵火,北向再拜,自刎而死。其妻子白氏自缢前嘱咐儿子孔庭训逃跑,说:“苟得免,度为沙弥。勿效乃父做贼一生,有今日下场!”(可惜他儿子孔庭训也没能跑掉)。
李定国随后将孔有德全家族人尽皆处斩,使逆贼绝嗣(虽然其女孔四贞走脱,但孔四贞的独子也死在战场上,孔家终是绝嗣),以儆效尤。天下志士闻之欣喜,顾炎武慨然赋诗“廿载吴桥贼,于今伏斧砧”。
可笑孔有德生前封王后还自以为光宗耀祖,恬不知耻的附庸风雅说自己是孔子后人。孔府倒也毫不留情,直说孔家无此人!一个汉奸,官爵越重,越为世人所不齿。可笑孔有德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影视剧中孔四贞4,汪精卫
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汉奸,汪精卫这个名字就已经成了卖国贼的同义词,正所谓“人从宋后羞名桧”,汪精卫这个名字今后也不会有人用了。
年,罪恶深重的汪精卫病死,塟于南京梅花山。其时日本败局已定,其妻子陈璧君自知汪精卫的尸体日后难免被人毁棺鞭尸,便亲自布置,用了5吨坚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里,然后浇灌成厚厚的墓壳。
汪精卫墓地建成时但是大好河山,先总理中山陵旁怎能容得此等恶贼长眠?仅仅过了10个多月,抗日战争就胜利了,蒋介石亲自命令将汪精卫墓地夷为平地。国民党派出工兵炸开坟墓,将汪精卫尸体焚化后,挫骨扬灰,抛弃路旁任人践踏。
汪精卫死前自知罪孽深重,有绝命诗一首感叹“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是啊,又有哪个炎黄子孙愿意给此等贼子续春秋呢?
汪精卫墓地原地址所建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