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底,已经名满天下的巴金同朋友一起来到广东新会,在新会县城近郊的天禄、天马、茶坑等乡村进行游访,后又在新会乘新宁铁路火车,到台山住了一个晚上。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就缘于这段经历,巴金所乘坐的新宁铁路,正是刘怀宇长篇小说《远道苍苍》主人公陈宜禧曾经建造的那条铁路。
清末华侨陈宜禧是中国华侨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先后在美国从事铁路建设达40年之久,筑路经验丰富。年回乡后,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为号召,倡建新宁铁路,历经14年于年竣工,写下了中国自力建筑铁路的光辉一页。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祖籍广东台山(即新宁)的作家刘子毅,开始研究新宁铁路历史及陈宜禧生平,直到其病重住院依然笔耕不辍。年,刘子毅去世后,旅美作家刘怀宇继承父亲遗志,继续收集和研读大量与陈宜禧及新宁铁路有关的中英文文献,实地走访广东台山、美国加州北部金矿遗址和西雅图等地,带着父亲未竟的宏愿,接续起父亲生前思绪,通过新作《远道苍苍》带读者走进一代华侨不平凡的人生。
作品十分可贵地展现了中国人在特殊历史环境中人生与性格的具体性。主人公陈宜禧6岁时父母先后亡故,只好跟着三代务农、闲暇时走街串巷卖酱油杂货的养父母过活,他求上进、爱文化,有空就去村里的书斋旁听。17岁时与族人一起来到美国,饱受歧视与无理挑衅,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中与族人失散,被一位好心的美国妇人收留为佣人。陈宜禧是个有心人,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语言、学做西餐、学西方礼仪、学用雇主家的各种机械装置,跟男主人学习工程设计、绘制图纸。凭自身的悟性、勤劳和善良,陈宜禧终于在大洋彼岸立稳脚跟。
陈宜禧教育自己的同胞守法经营,同时也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为华人争取合法权益。就在美国政府通过《排华法案》,西雅图华人受到不法分子暴力冲击遭受损失之时,陈宜禧代表华商团体依法向当地法庭提出起诉索赔,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最终赢得胜利。
已到花甲之年的陈宜禧于年回到江门新宁,倡议修建新宁铁路,次年返回北美募集铁路建设资金,大声疾呼“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力,建中国人之工程;以中国人之力量,创中国史之奇功。”海外华侨们无不为这个饱含家国情怀的口号所感召,纷纷捐款,很快就募集到多万元资金,作品第二部由此拉开帷幕。
陈宜禧自行设计的新宁铁路,既要解决工程技术上的难题,还要应对时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地方官僚为个人利益所作的百般阻挠。历经重重磨难,新宁铁路第一期工程于年3月21日宣告完成,蒸汽机车终于可以奔驰在家乡的原野上。随着工程深入,新问题出现了。潭江的浩浩江水挡住了火车通往江门之路。陈宜禧在香港定制了一艘长.57米的铁船,开创性地让火车坐船渡江,新宁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使用轮渡的铁路。年5月,这条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并经营管理的商办民营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带动江门新宁迅速发展起来。
刘怀宇用自己潜心创作的小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动人故事,塑造了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书写大写人生的海外侨领陈宜禧的形象。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坚韧不拔、勤奋好学、宽厚善良的优秀品质——在国外长中国人志气,回到家乡能为民造福。因此可以说,《远道苍苍》是一部中国人的自强之书、生命之书。
(作者系《文艺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