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的敲打声震天响、时而响起的唢呐和箫声把观众的情绪带的都热情高涨,台上的演员惟妙惟肖的演绎着各种人物和故事情节,有耍剑的、有翻跟头的,还有喷火的,惹得下面的观众一阵阵欢呼雀跃的掌声。不过表演最精彩的地方是这些演员都不是真人,而是一个个带着木杆的木偶。
这些木偶由下面的演员用手操作木杆,来完成走、跑、跳、眨眼睛等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仔细看这些木偶,它们的头都是用木质雕刻而成,脸上涂以更种颜色装饰五官,每个木偶角色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衣服和头饰,有穿红色长袍、头带金簪的大家闺秀、有一身蓝褂,腰系白围裙的店小二,也有黑袍花脸,留着长胡须的官老爷,这些木偶在表演时,扭身甩袍,嘴巴和眼睛随着剧情一张一合的,犹如真人一般,活灵活现,台下观众更是全神贯注的拍手较好。
为了看这个木偶戏,我和朋友特地跑来了河南汝阳县的南庄村,亲自感受下当地的木偶艺术。在来之前就听朋友告诉过我,木偶戏在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形式各异,有布袋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提线木偶等,而我们要看的南庄村木偶便属于杖头木偶。据说当地的木偶大约诞生于19世纪末,当时的木偶创始人李孟良自幼酷爱戏曲,也因此,南庄村的木偶戏无论是道具还是表演,到处都有戏曲元素,人物也都是按照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行当来分工。
确实,展现在我和朋友面前的木偶戏从服装、到配乐,都是融入了戏曲的元素来演绎手中的木偶,我和朋友看的津津有味,这传统的民间艺术就是不一样,以往也经常和朋友一起看电影,不过这次的感觉可以不一样,这木偶戏看得我们根本顾不上交流,瞪大眼睛,生怕错够了哪些有意思的情节。只见木偶的头、手和腰腿关节都灵活自如,眼口一张一合,活灵活现的,整个举手投足就像真人一样准确自然。也真是让人佩服这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术,最不像现在的热剧和大片一样充满看科技感,但也绝对算的上鬼斧神工。
演出结束后,很多好奇的年轻人都不肯离去,我也拉着朋友走去后台,想去凑近点看看这些木偶。演员们年龄普遍比较大,看到我们进来也很是热情,不过让我震惊的是刚才这些妙趣横生的舞台,竟然是由有一眼望去就可数的过来的9人完成。那个大家都称为团长的李明立告诉我们:“现在社会发展了,看木偶戏的人比以前可少多了,年轻人不爱学这个,你看我们这个9人团队,从来也没添过一人”,说完他自嘲着笑了起来,而我却笑不出声,这和我刚才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个光鲜亮丽的木偶反差太大。
光线昏暗又窄小的后台里摆放着许多木偶道具的半成品,李明立看出了我们的好奇心,拿起一个道具说:“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别看我们人少,演员啊、道具制作啊、服装师可都是我们自己,年龄虽然大了,但宝刀未老,一个能顶三个使”。说罢就拿着木偶有模有样的表演了一个木偶耍大刀,看的我们都睁大了眼睛拍手叫好。
我和朋友在经过爷爷们的同意后也拿起这些木偶耍了两下,不过不管怎样用力,手里的木偶就是浑身僵硬,或是耷拉着脑袋,逗得大家啊哈哈大笑。不过笑声中李明立却有些感动,他说:“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拿起木偶时,我真开心啊,我们这个团队的人最大的77岁,最小的也55岁了,真不知道在这个木偶道路上还能坚持多久,我真怕它在我们这一辈就失传了”。
是啊,表面绚丽光彩的木偶,在传承上真的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不过在听到李明立老人说道要把木偶戏往儿童剧方面发展时,我真是既开心又敬佩,在这样艰难的传承路上,这9个表演了一辈子木偶的老艺人,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歇过,即便是在木偶日益衰落的当下,还是在不断地创新延续着它的发展。
看着这窄小昏暗的后台,以及摆放一地的木偶,我仿佛能看到这些头发花白的老人们,手持木杖,将木偶高高举过头顶,看着手里的木偶声情并茂排练的的样子,他们手里握的是他们坚持了一辈子不愿放弃的心血,举起的更是那渴望历代传承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