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北宋淳化四年曾设立一个独立机构,昙花一现
TUhjnbcbe - 2024/6/19 4:09:00

淳化(年—年)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总的看,这五年放到中国历史长河中,平庸平淡,波澜不惊,更别提会发生什么震烁古今的大事。如果单拎出来比较,淳化四年也就是公元年,算是矮子里拔将军,人们往往会想起这两件事:

其一,寇准以左谏议大夫出任青州。寇准为人刚直,但也性情豪侈,大事铺张。因此有人就借故大进谗言,但宋太宗赵光义依旧非常赏识他。寇准任青州知州一年,太宗还是召他进京,复用为相。这件事情被后世不少人称颂。特别是在古代话本小说中,冠准因为在“澶渊之盟”中据理力争、力挽狂澜,与杨家将同气连枝、保家卫国,为大宋赢得北方强邻的些许尊重,减少了岁输谈判中利益损失,成为忠臣良相的代表,被妇孺皆知、交口称赞。

其二,青神县民王小波、李顺发动农民起义,提出“均贫富”纲领。《续资治通鉴》记载:“青城县民王小波,聚徒众,起而为乱,谓众曰:‘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单从起义规模和影响力上,这次起义在历史上根本排不上号,但因为“均贫富”这一斗争纲领,作为农民起义的典型,被写进了中学教材课本中,因为反映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经济矛盾而名留史册。

无论是清官良相,还是揭竿起义,都属于历史上治乱交替、周而复始的钟摆运动的标准动作,遍布二十四史的官方叙事中,本并不新鲜。但淳化四年还发生过一件事,看似微不足道、被许多人有意无意的忽视,结局也是冲高回落、昙花一现,但分析起来已足够让人激动。

你可能不知道,北宋曾短暂设立过一个独立的中央统计机构——总计司。类似今天的国家统计局。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朝基本沿用隋唐官制,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中书省下设盐铁、度支与户部司“三司”,称“计省”,主管全国贡赋和钱粮出纳,并兼管全国综合统计与业务统计。其中,户部掌管全国户口、税赋等事务,以备国家之需;度支司掌管财货的支出;盐铁司掌管全国的工商业及其税课。三司之下有一套直属机构,其中的都磨堪司,掌握三司的账籍以及出入数字。

宋太宗淳化四年(年),分天下为十道,设左、右计,置左、右计使,管辖十道事务;并改三司为为“总计司”,置总计使,管辖左、右计事务。总计司总管全国统计核算,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及军队每年均须统计金、银、钱、丝绸、军需物品等,形成统计报告,逐级汇总上报总计司。

总计司的的设置,是中国统计组织史上的一项创举,也是在封建官僚制度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独立的中央统计机构,在统计史具有重要地位。

图片来自《中国古代统计史简编》

但很惋惜的是,北宋的总计司仅存续一年,撤销后复置三司,又恢复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各司其职,各自负责对应职责内的统计组织格局。比如,吏部管人事统计,礼部管贡院科举名籍、文卷、户籍、年龄等的统计,兵部管国家疆土统计,工部掌管建筑、水利等统计。而刑部下设比部,有勾覆审计之权,并须按月、季、年上报,如发现差错,要提交御史台弹劾审理,这有点类似现在审计署的职能。

这个新设立的“总计司”的兴起和消失,其背后的原因史载语焉不祥,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更令人遗憾的是,在随后的一千多年的历史叙事中,对这次统计组织史上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均保持沉默、遗忘和忽视。“总计司”的惊艳出世和很快退场的背后说明了什么问题?

统计数据是个好东西!古今中外靠谱的统治者基本都明白这一点

我们知道,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过于重农抑商的朝代。开国初期,宋太祖就诏令:“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之后,宋太宗也诏令:“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也就是小额交易不得收税)。并严禁官吏勒索、刁难商贾,规定官吏如果“滞留(商人)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

北宋官方对商品经济、工商业从业者的相对友好、正面、积极、开放的政策态度,在经济社会发展效益上很快结出了硕果。由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技术等高度繁荣的时代。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商品服务种类丰富,人口孳生较快,导致财税征管、户籍管理等的难度加大,客观上要求相应领域的统计也要跟进。

但为什么会昙花一现呢?猜想可能是设立中央统计机构的各方面条件都还没有准备好。

一是统计专业化远远不够。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古代推行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人、财情况,作为征兵、征税的依据。所以,统计对象仅限于户籍人口、上计(考察官员绩效)、赋税等狭窄方面,且统计调查、统计报告都是由官吏“兼职”完成。

二是相关统计法律法规没有跟上。我国古代统计法规先秦产生、秦汉发展,在隋唐达到顶峰,出现集大成的《唐律疏议》,丰富了统计方面的法规条目,但之后历代进步极为缓慢,基本在前朝的基础上承袭,鲜有新领域新规定的创新。

三是统计数据交换成本太高。受统计信息技术条件落后、部门职级职责划分不清等客观条件所限,由“总计司”逐级汇总调度地方各级政府及军队统计的专业化模式,不仅面临的阻力大,反而其运行成本要比之前户部负责统计的兼职模式高。

但不管怎么说,北宋淳化四年出现的“总计司”,说明我国并不是不擅长“数目字”管理,从《周易》中的“结绳记事”开始,中国统计的历史同文明一样源远流长。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关于美国2季度GDP暴跌32.9%的说法,中国GDP是不是要赶超美国,……,诸如此类媒体报端。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原因这是不了解美国年化季率的统计制度。实际上切换成常见的环比统计方式,二季度的单季GDP较上一季度下滑10%。降幅要小不少。

这说明,我们社会中的很多人对数据的喜爱还依旧是叶公好龙,就像公元年淳化四年的失败的尝试一样,一遇到点阻力就退回到原来的位置,从来没有想过认真研究理解数据。

近代日本的崛起的过程,也是一种统计管理的崛起的过程。中文的“统计”一词,就来源于日本。在明治维新时间,日本就成立国家统计局,并在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品普查,年出版了第一本统计年鉴。年,中国学者翻译了日本人横山雅南所著的《统计讲义录》一书,把“统计”一词引入中国。

举一例子,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迫割让台湾岛。日本实行殖民统计的50年间,进行了多项大规模的、全面的、不间断的社会统计、调查活动,例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犯罪调查等,这些调查范围广泛、数据丰富。年台湾当局专门建立了“台湾日治时期统计资料库”,共收录日治时期的统计出版物册。

可以说,统计数据不仅是记录历史最重要、最可靠、最好的方式,也是新知识新技术新业态的来源。例如,最近被川建国大统领拿枪逼着45天后必须卖身的某TT社交软件,就是依靠背后强大的算法、互动社区化的用户模式,而争雄全球,攻城掠地,打得某国某脸无还手之力,只好放下自由市场虚伪标签,采用抹黑模式,求救于政府施展黑手党霹雳手段,强娶豪夺。

新经济也即是数据经济。现今,数据统计也不仅是讲成绩出亮点为主要诉求和目的,监测预警和成为新经济增长动力一部分已使其为主要功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为认为“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写意和系统思维,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地强调细节和数据。”这个问题依旧起初存在。

大数据、人工智能来了,从个人到企业,物质生产部门到精神生产部门,从国家到社会都要用数据说话、会用数据说法。而不是空对空,简单凭着直觉、陷入文字逻辑的诡辩之中,单纯靠热血和激情行事。这样不能引起对手真正的尊重。

唯如此,公元年北宋淳化四年,那次昙花一现的设立中央统计机构的尝试和创新实践,放在今天来解读才会有意义。

资料来源:《中国古代统计史简编》《续资治通鉴》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宋淳化四年曾设立一个独立机构,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