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商隐的重过圣女祠,到底是什么意思连 [复制链接]

1#
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不但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而且还是一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先生称得上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尤其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梁启超先生的子女,可谓是现实版的“龙生九子,九子皆才俊”,梁思顺(令娴)为诗词研究专家,梁思成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永、梁思忠为著名考古学家,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为著名经济学家,更有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梁思礼,为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启超先生在去世前的几年中,曾与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先生,同在清华大学讲学,并出任了京师图书馆的馆长。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文人学者,却在面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时,不得不承认他也看不懂李商隐写的诗。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说:“如义山集中近体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篇,古体的《燕台》、《河内》等篇,我敢说他能和中国文字同其运命……这些诗,他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李商隐的诗,向来以“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而著称,宋金时期的文人元好问就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叹,说的就是李商隐的诗很优美,但也很晦涩难懂,只可惜没有人能够像郑玄注解古书一样地为李商隐的诗作出完美的解释。这就难怪连王国维、梁启超这样的人物,也会对李商隐的诗感到难以理解。那么,李商隐的诗,是不是真的就难得无法理解了呢?答案当然不是的!王国维、梁启超之所以看不懂李商隐的诗,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学过道家文化的智慧!道家文化的智慧,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抛开所有的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抛开所有的猜测臆断,抛开一切自我的成份,严格做到按原文来理解每一个字和每一个词的意思,再把每一个字和每一个词本身的意思,运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从而整理出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就可以很轻松地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了。一般的人,总喜欢每看到一个词,就去猜测这个词的喻意是什么,甚至还要自己添加字进去,再用自己的主观猜想去套诗中的意思,而不是严格按照文字本身的意思来理解,更不会把一句诗中众多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抽象综合,所以他们对诗的理解,总给人东一棒西一槌似通非通的感觉。抛开所有的主观成见和先入之见,严格按照文字本身的意思来理解,再运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从而从总体上来把握整个句子乃至整首诗的意思,这就是道家智慧的读书方法。下面,我们就用道家智慧的读书方法,先抛开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等所有的先入之见,纯粹用读其文而知其人的理念,来读一读李商隐的这首《重过圣女祠》,到底写的是什么意思?重过圣女祠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得归迟的意思,直译就是得到很迟的回归,意译就是迟迟得不到回归。开头这两句诗还是比较简单的,表示圣女祠白色的石头门上滋长着碧绿的苔藓,圣女从最高的上清仙界被贬谪沦落,又迟迟得不到回归。从圣女祠的石门上长满了苔藓,表示圣女祠已经建成很长时间了,而圣女祠是因为圣女被贬谪到人间之后才建造的,所以说圣女被贬谪到人间已经有很长很长时间了,也表示圣女还在圣女祠中,却迟迟得不到回归仙界。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在诗人看来,圣女是最高的上清仙界的仙女,由于某种原因被贬谪到人间已经很多很多年了,到如今还在圣女祠中。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一春的春,相当于数量词,类似于一年、一季,一春也就是一个春天、整个春季的意思。梦雨,如梦如幻的雨,就是指春天里濛濛的细雨。灵风,圣女祠是一座庙宇,庙宇里供的是神灵,灵风当然就是指庙宇的风。这两句诗表示,整个春天的濛濛细雨常飘落在瓦片上,整天的风都没能把旗子吹得全部展开。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仙的地方总有云雾缭绕,此时的圣女祠在濛濛雨丝中,似乎也是仙境一样,庙宇上的风也不是很大,所以并没有把旗子吹得迎风招展,若是风很大的话,就会吹得尘土飞扬,那就不是灵风而是妖风了,所以在诗人眼里,正是这样的圣女祠,才是有神灵的,而且圣女祠的微风细雨,也表示了圣女的神灵是温雅慈爱的,非常符合圣女的身份。诗人用圣女祠上飘洒的雨丝,以及微风中轻轻飘荡的旗子,烘托出圣女的神灵就在圣女祠中。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萼绿华,出自南梁陶弘景《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之中,辄六过来耳。云本姓杨,赠权诗一篇,并致火浣布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神女语权:‘君慎勿泄我,泄我则彼此获罪。’访问此人,云是九疑山中得道女罗郁也。”还有《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可见,萼绿华是一位能够来到人间,还会给凡人赠送仙物仙药的漂亮仙女。杜兰香,根据《搜神记》:“汉时有杜兰香者,自称南康人氏。以建业四年春,数诣张传。传年十七,望见其车在门外,婢通言:‘阿母所生,遗授配君,可不敬从?’传,先名改硕,硕呼女前,视,可十六七,说事邈然久远。有婢子二人:大者萱支,小者松支。钿车青牛上,饮食皆备。作诗曰:‘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飘轮送我来,岂复耻尘秽。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至其年八月旦,复来,作诗曰:‘逍遥云汉间,呼吸发九嶷。流汝不稽路,弱水何不之。’出薯蓣子三枚,大如鸡子,云:‘食此,令君不畏风波,辟寒温。’硕食二枚,欲留一,不肯,令硕食尽。言:‘本为君作妻,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且小乖,大岁东方卯,当还求君。’兰香降时,硕问祷祀何如。香曰:‘消魔自可愈疾,淫祀无益。’香以药为消魔。”另外,《晋书文苑列传(曹毗)》:“时桂阳张硕为神女杜兰香所降,毗因以二篇诗嘲之,并续兰香歌诗十篇,甚有文彩。”曹毗所作《神女杜兰香传》,如今只剩下几个片段:“神女姓杜,字兰香,自云家昔在青草湖。风溺,大小尽没。香时年三岁,西王母接养之于昆仑山,于今千岁矣”、“兰香降张硕家,辄赍瓦榼,酒气芳馨”、“香戒张硕曰:‘不宜露头宿。’”《艺文类聚》中也有《杜兰香别传》,其内容跟《搜神记》几乎一模一样,估计是抄袭之作。”杜撰”的始作俑者、唐末五代的道士杜光庭也曾作《墉城集仙录》:“杜兰香者,有渔父于湘江之岸见啼声,四顾无人,唯一二岁女子,渔父怜而举之。十余岁,天姿奇伟,灵颜姝莹,天人也。忽有青童自空下,集其家,携女去,归升天。谓渔父曰:‘我仙女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其后降于洞庭包山张硕家。”《太平御览》中也有《杜兰香别传》,但观其内容,应该是后人根据《搜神记》等前人之作编写而成。根据上述记载,杜兰香也是一位能够来到人间,还能与凡人产生爱情的漂亮仙女,只是到了该走的时候还是走了。萼绿华来无定所,表示像圣女一样的仙女下凡是居无定所的,在那里都可能出现,可以出现在张硕家,当然也可以出现在圣女祠。杜兰香去未移时,表示仙女回归仙界的时间是不会改变的,时间到了就得回去,对于圣女祠的圣女也一样,只要受贬谪的时间一到,终究要回归仙界的。这两句诗表示,圣女是可以来到人间的,圣女的神灵现在就在圣女祠中,但圣女是不会永远留在人间的,等到贬谪的时间到了,还是要回归仙界的。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玉郎:根据道教经书《金根经》:“青宫之内北殿上有仙格,格有学仙簿录,及玄名年月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玉郎所掌也。”《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辈官位甚多。”可见,玉朗是仙界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紫芝,紫色的灵芝,神话传说中的仙草。忆,根据《释名》:意也,恒在意中也。《玉篇》:意不定;往来念也。《康熙字典》引《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念也,思也,记也。引申为记忆、回忆。玉郎会此通仙籍,表示凡间的仙人在回归仙界的时候,玉郎就会在神仙名册上记上仙人的名字,只要在玉郎的仙籍上有了名字,就表示已经正式成为仙界的神仙了。忆向天阶问紫芝,仙人寻思着向天阶的(玉帝)问有没有紫芝仙草,表示仙人在回归仙界之后,就可以吃到紫芝而正式名列仙班了。这两句诗,当然只是诗人的想像,在诗人的想像中,圣女在回归仙界之后,首先是由玉郎在仙籍上记上名字,然后就可以参见玉帝并吃到紫芝了。那么,这首诗到底想说明一个什么意思呢?这就又回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要理解一首古诗词,千万不要看到一个词就猜想这个词的喻意,而是首先要原汁原味的把握整首诗词的字面意思,只有在总体上掌握了原文的字面意思之后,再来整理出诗人的内心思想。综合全诗,可以看出诗人的思路是很清晰连贯的。圣女被贬谪到人间,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现在圣女的神灵,就在圣女祠中,但圣女总有一天要回归仙界的,圣女在回归了仙界之后,就又可以名列仙册并享受到仙界的待遇了。可见,诗人在这首诗中,讲的都是圣女的事情,诗人一句都没有提到自己,更没有提到什么女道士,诗人就相当于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这位圣女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贬谪人间很多年了,然后被谪期满之后,还是要回归仙界的,回归了仙界就能恢复原有的身份和待遇了。很显然,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只要咬紧牙关熬过了眼前的困难,等到时间一到,总有时来运转的一天。这个道理,对于圣女是如此,对于诗人和读者也是如此,这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真正内心思想。《重过圣女祠》,就是诗人自己安慰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夏天属火,为什么天上出现的是北方玄武的星象,这是五行颠倒吗老子,是如何领悟道的?我们,能不能也像老子一样的领悟道?孟浩然秋登兰山诗中的张五,肯定不是张子容,又会是谁呢?用老子的智慧读解诗词,并不只是鉴赏,而是为了练习智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