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代明君集十国篇富二代们的父亲果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pf.39.net/bdfyy/bdfzj/

关于十国的历史,和五代并称“五代十国”。与同时期的五代截然相反的是,十国的开国之君基本都比较英明,相反是那些“富二代”、“富三代”们,也就是创业之主的儿孙们将基业毁于一旦。

附:五代十国其他*权君主列表

吴太祖杨行密

吴太祖杨行密(年-年12月24日),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朝末年著名*治家、*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权奠定者。唐乾宁二年(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其子杨溥称帝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杨行密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年,高骈赐名为杨行密。

中和五年()毕师铎反高骈,召宣歙观察使秦彦助战,高骈向行密求救,行密尚未赶到,毕师铎已俘高骈,行密一到,大败毕师铎,秦彦一气之下,杀死高骈,行密占领扬州,毕师铎投奔秦宗权部下孙儒,孙儒杀毕师铎并吞并其*队,发兵围攻扬州,欲一举消灭杨行密,将扬州收归己有。

行密采谋士袁袭建议,放弃扬州,先退守庐州(今安徽合肥),后攻克宣州(今安徽宣城)。龙纪元年()拜宣州观察使。行密据有宣州后,趁势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发展,占领苏州、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滁州、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势力急剧扩大,领地包括了现在的安徽、江苏、浙江和江西、湖北等省部分地区。

景福元年()杨行密取得楚州(今江苏淮安),使占有扬州的孙儒受到三面包围。孙儒计划袭夺宣州,为杨行密击溃,并当众遭到斩杀。杨行密于是收复扬州,进淮南节度使。

此后行密又出兵扩大地盘,将淮河以南和长江以东大片领土都纳入自己势力范围,为后来杨吴疆土基本上定型。乾宁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

行密为扩大势力范围,乘蔡州四面行营都统朱温忙于对兖州、郓州(治今山东郓城)用兵之机,主动出击作战。攻取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寿州(治今安徽寿县),袭占涟水。又通过对依附于朱温的州县主动出击作战,拓展地盘,阻遏朱温插足淮南,为稳定和发展自己势力创造条件。

乾宁四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大举南侵,行密亲战,先集中自己的精锐主力攻击东边庞师古部,命朱瑾掘开淮河河堤,用水大淹庞师古部,同时遣朱瑾、张训领兵击败庞师古部于清口(今江苏淮安),宣武*损失惨重,大败而归,庞师古阵亡,葛从周逃回。朱温此后即无力南下,此后数十年间,南北遂成分裂之局。

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行密,兵进苏州。行密命周本御敌,却作战失利,失苏州。行密经过充分准备,派李神福进攻钱镠,于杭州大败钱镠*队并活捉其大将顾全武。经过长期混战,行密在江淮一带立足。

天复二年()进中书令、封吴王。天复三年(年),行密遣李神福击破武昌节度使杜洪于君山(今湖南岳阳)。朱温败于行密后,向东进攻王师范,王师范求救于行密。行密于是年四月遣王茂章领兵出征,六月王茂章击破朱温*队,朱温再不敢对江淮用兵。八月至十二月,宁国节度使田与润州团练使安仁义起兵反行密,行密令李神福、台濛、王茂章等将击溃田部于芜湖,广德、*池(今安徽当涂)、宣州(治今安徽宣城)等地,田亡于宣州战场。令王茂章击破安仁义于润州并斩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后行密诈瞎诛杀朱延寿叛逆势力。

天佑二年()十一月庚辰(二十六)日(12月24日)吴王杨行密病逝,其子杨渥继立。唐朝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行密为*颇能选拔贤才,招集流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江淮一带社会经济在战争的间隙有较大恢复。

大唐衰变后,藩镇割据,诸侯并起。行密在江淮地区举起割据大旗,强力遏止中原*阀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经略淮南过程中,其*治方略、经济措施和*事思想,对五代十国及其后来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其奠基之吴国,初步实现由藩镇向王国转型,继而,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权并存局面得以实现。

*治上,行密为后代的南唐奠定经济文化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原因在于一仍吴旧的南唐是南方最为重要的割据*权,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中心的初步南移实际上是在以南唐为龙头、以吴越和马楚等*权为呼应的统治区域内实现的,这个时期是唐宋之交社会分野的标点,为后来社会的强劲发展提供了前瞻、新鲜的要素。杨行密经略江淮,实为十国第一人。

较为可惜的是杨行密的儿子杨渥喜好游玩作乐,又排挤功臣宿将。张颢、徐温因故发动兵变,杨渥被架空权力,并在年被杀,由其弟杨隆演继位。公元年,杨隆演正式即吴国国王位,改元武义。由于徐温继续独掌大权,杨隆演仍然无法控制局面,在年郁郁而终,由其弟杨溥继位。杨溥在年正式称帝,大权依然在徐氏手中。年,杨溥让位于徐温养子徐知诰,南吴灭亡。共历四主,存在时间为三十六年。

南唐先主李昪

唐烈祖李昪(年1月7日-年3月30日),字正伦,小字彭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开国皇帝,徐州人,原名徐知诰,是南吴权臣徐温养子。也称“南唐先主”。

关于李昪的身世,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就收录了四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李昪是唐朝皇族后裔,持这种观点者以私修史著及杂史、稗史居多。据《十国春秋》总结,南唐灭亡后,南唐旧臣徐铉作《江南录》记录南唐历史,其中就提出李昪是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的玄孙,释文莹《玉壶清话》采用了这种说法,李昪之孙李从浦墓志铭《宋故左龙武卫大将*李公墓志铭》也自称是建王李恪的后裔。

陆游《南唐书》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世系是李恪生李超,李超生李荣,李荣生李昪,龙衮《江南野史》和马令《南唐书》世系谱与陆游书类似,但认为李超仅仅是李恪的后裔而非儿子,赵世延《南唐书序》,陈霆《唐余纪传》沿袭了这种观点;李昊《蜀后主实录》记载李昪是曾任岭南节度使的嗣薛王李知柔之子,郑文宝《江表志》认为李昪是唐朝郑王的疏属支脉,陈彭年《江南别录》仅称之为唐之宗室,没有指明是谁的后代,《旧五代史》则记载李昪自称是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后代。李昪自称唐朝皇室后裔,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受到诟病,钱元瓘与沈韬文曾出言讽刺。而宋代以来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昪祖先不过是平民,正史所持都是这种观点。《旧五代史》记载李昪仅仅是“自称”唐朝皇室后裔,《新五代史》同样是记载李昪“自称”建王李恪的玄孙,且称其出身微贱,而《资治通鉴》记载李昪打算以吴王李恪为祖先时曾有部下建议以郑王李元懿为祖先,李昪下令有关部门考察李恪和李元懿的后代,因为李恪的孙子李祎曾有*功,李祎的儿子李岘又做过宰相,于是李昪才以李恪为祖先,自称李岘下传五世到李昪的父亲李荣,这五世的名字大部分都是杜撰出来的,李昪又觉得唐朝经历了十九个皇帝历时三百年,怀疑自己的世系十代人太少,有关部门奏称一代人三十年,而李昪出生于唐僖宗文德年间,已经五十年了,李昪于是依从了他们。另一种观点则见于钱俨《吴越备史》,其中称李昪之父本姓潘,因为被敌将李神福掳走而成为李神福的家奴,后徐温在李神福家见到李昪,对其十分惊异,遂请求收为养子。刘恕《十国纪年》认为李昪附会祖宗,不是唐朝宗室后裔,不过吴越与南唐是仇敌,《吴越备史》也非史实。李昪少年时就遭遇战乱成了孤儿,其祖先世系根本无法得知,李超、李志的名字都与徐温曾祖和祖父同名,完全是附会。

李昪,唐朝光启四年十二月二日(年1月7日)生人,小名李彭奴。父李荣性格谨厚,多游于佛寺。李彭奴六岁时其父于动乱中丧生,与伯父李球逃亡濠州。不久之后生母刘氏卒,遂托养于濠州开元寺。乾宁二年,杨吴太祖杨行密攻濠州,得李彭奴,奇其相貌,欲收养为己子,而杨行密诸亲子以其身世微贱,不齿为兄弟。杨行密遂将李彭奴交给徐温为养子,遂改名为徐知诰。徐温妻子李氏以李彭奴与己为同姓,甚为爱护。杨吴时期,徐知诰因功累升昇州防遏使、楼船使、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检校司徒。徐知诰为*宽仁,又能节俭自处,奖励农桑,因此府库充实。当时,徐温居昇州,并以长子徐知训居南吴都城扬州控制南吴*权。天祐十五年(年)徐知训因骄傲荒淫为朱瑾所杀,徐知诰就近自润州渡长江平变,自是徐温乃以其为淮南节度行*副使、内外马步都*副使,代替徐知训留扬州,日常*事皆由徐知诰处断。徐知诰在扬州,一反徐知训的作为,恭敬事奉吴王杨隆演,并且谦卑对待士大夫。对待部属宽大,生活俭仆,并以宋齐丘为谋士,改革税制,因此国势渐强,人心归附。武义元年,徐知诰拜为左仆射、参知*事。顺义初年加封同平章事、领江州观察使、奉化*节度使。南吴顺义七年(年)徐温去世,徐知诰与徐温亲子徐知询争权,徐知诰趁徐知询入朝的机会,将其扣留,自此完全掌握南吴*权。太和三年,徐知诰升为太尉、中书令、领镇海宁国诸*节度使,封东海郡王,出镇金陵。天祚元年(年),加封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进封齐王,以升州、润州、宣州、池州、歙州、常州、江州、饶州、信州、海州为齐国。徐知诰置百官,以金陵府为西都。

天祚三年(年),徐知诰改名徐诰。同年,杨溥让位,南吴亡。徐诰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年号昇元,以昇州金陵府(建康)为西都,扬州广陵府(江都)为东都。追尊徐温为太祖武皇帝。昇元三年(年)正月庚戌,江王徐知证、饶王徐知谔表奏,请徐知诰恢复原姓,徐诰不许。正月癸亥,左丞相宋齐丘等人再次上表,乃允之。二月乙亥,徐知诰自认是唐朝宗室,改国号为大唐,改徐温庙号为义祖。复李姓,初改自名为昂,犯唐文宗名讳;旋改名晃,又其与后梁太祖朱温同名,又改名为旦,犯唐睿宗庙讳。最终改名为昪。立天子七庙,以唐高祖、唐太宗、义祖徐温为不迁之祖。李昪由于家族谱系不详,附会唐朝宗室,欲以唐朝吴王李恪为远祖,大臣奏以李恪被长孙无忌绞死,不如以郑王李元懿为祖。李昪命诸臣考二王苗裔,李恪之孙李祎有功,李祎之子李岘为宰相,遂以李恪为祖。创家谱,曰生父李荣,李荣之父李志,李志之父李超,李超之祖为李岘。其名字与官衔皆杜撰。当年三月,李昪下诏尊十世祖李恪为定宗孝静皇帝,曾祖李超为成宗孝平皇帝,祖李志为惠宗孝安皇帝,父李荣为庆宗孝德皇帝。

李昪登帝位后,改旧邸为崇德宫,正厅为光庆殿。又改东都文明殿为乾元殿、英武殿为明光殿、应乾殿为垂拱殿、朝阳殿为福昌殿、积庆宫为崇道宫;改西都崇英殿为延英殿、凝华前殿为昇元殿、后殿为雍和殿、兴祥殿为昭德殿、积庆殿为穆清殿。李昪勤于*事,并兴利除弊,变更旧法。保境安民,与民休息。又与吴越和解,昇元五年吴越国大火,群臣请趁机攻打,而李昪称“奈何利人之灾!”遣使厚赠金帛慰问。吴越水灾,其民就食于南唐境内,李昪也遣官员赈济。在位期间,勤于*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

然而李昪崇尚道术,因服用丹药中*,个性变得暴躁易怒。昇元七年(年),李昪服食方士史守冲所献“金丹”,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在昇元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临终前召子齐王李璟,嘱曰“德昌宫储戎器金帛七百余万,汝守成业,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吾服金石,欲求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又啮齐王手指出血,称“他日北方必有事,勿忘吾言”。李璟继位,上李昪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葬于永陵(后改陵号为钦陵)。

然而李璟继位后,不仅迁都的事情处理得极差,而且在对外关系上有“恐宋症”,到了李煜继位之后南唐的国力倒退到极点。

吴越太祖钱镠

吴越太祖钱镠(年3月10日-年5月6日),字具美(一作巨美),汉族,浙江杭州临安(今临安区)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开国国王。

唐末跟从石镜镇将*董昌镇压农民反抗*,任镇海节度使,乾宁年间击败董昌,占有两浙十三州,后梁开平初年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由于吴越国小力弱,又同邻近的吴、闽*权不和,投靠中原王朝,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先臣服后梁,又臣服后唐。后唐明宗时因惹怒枢密使安重诲,被削去官职,安重诲死后又恢复。长兴三年(年)病死,葬安国县(现临安区)衣锦乡茅山。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唐朝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钱镠生于临安县石镜乡大官山下的临水里钱坞垅。父亲钱宽,母亲水丘氏。一家以农耕打渔为生。传说钱镠出生时突现红光,且相貌奇丑,父亲本欲弃之,但因其祖母怜惜,最后得以保全性命,因此钱镠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钱镠自幼不喜诗文,偏好习武,常与邻里诸小儿戏于里中大木之下,指挥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钱镠即位后将此树封为“将*木”)。钱镠在16岁的时候就弃学贩盐。当时私贩盐料是官府严厉禁止的,但由于利润极高,因此钱镠铤而走险,在杭州、越州(今绍兴)、宣州等地贩卖私盐和粮食。这段贩卖私盐的经历,练就了钱镠体魄和胆略,也为他日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基础。

17岁开始,钱镠苦练硬弓长矛,并读些《孙子兵法》,史书称其“善射与槊,稍通图纬诸书”。到21岁时,他在石镜镇充当“义兵”,并将小名“钱婆留”改为大名“钱镠”(其为金字辈,并取“留”字音,故改“镠”)。由于钱镠武艺高强,受到石镜镇指挥使董昌重用,经过平定王郢、朱直管、曹师雄、王知新等叛乱之后,逐渐提拔为偏将、副指挥使、兵马使、镇海*右副使等职。年(唐僖宗乾符六年)七月,*巢起义*进犯临安。钱镠以少敌多,巧妙运用伏击和虚张声势等战术,阻吓了*巢*的进攻。年,唐朝内乱四起,为保护地方安定,董昌、钱镠联合各县民团,建立“八都*”(临安县“石镜都”、余杭县“清平都”、於潜县“於潜都”、盐官县“盐官都”、新城县“武安都”、唐山县“唐山都”、富阳县“富春都”和龙泉县“龙泉都”),次年,钱镠授“都知兵马使”,并注意团结各都力量和下层头目,还将其弟钱豇、钱镒、钱铧、钱镖,以及儿子钱元璙、钱元瓘等人安插到部队中担任将领,从而将八都*逐渐培养成坚强的嫡系部队。唐末、五代时期所称“两浙十四州”,包括现在浙江全境和江苏长江以南部分地区。七五八年,江南东道下属的浙江东道和浙江西道共有十四州,其中除去润州和常州,再加上福建的福州和临安县的安国衣锦*,共为一*十三州,号称“十四州”,便是钱镠创立的吴越国的大致范围。自讨伐王郢起,钱镠身经百战,先后与刘汉宏、董昌等地方主要*阀作战,最终平定了两浙范围内的敌对势力,建立了巩固的地方割据*权。年7月起,占据浙东的义胜*节度使刘汉宏发兵西进,欲并吞浙西。董昌、钱镠率八都*在钱塘江边御敌。由于出奇制胜,加上利用江上夜雾遮掩,钱镠突袭敌营,获得首胜。之后,又在江干、富阳、诸暨、萧山西陵等地屡败刘*。最后,刘汉宏亲自督战,率十万大*与钱镠在萧山西陵一带决战,结果被钱镠击溃,刘汉宏本人易装成屠户逃跑。这一次西陵大捷,是钱镠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战果,据说,从此钱镠将西陵改名为西兴至今(现钱江三桥又名“西兴大桥”)。此后,刘汉宏仍不断骚扰浙西,导致董昌和钱镠决心彻底平定浙东之患。年10起,钱镠仅用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率*攻克越州,并将潜逃被捕的刘汉宏斩于会稽街市。此后,钱镠为杭州刺史,董昌升任浙东观察使、检校太尉、陇西郡王等职。董昌其人昏庸残暴,野心日增,随后就即位称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年2月,唐朝封钱镠为浙东招讨使,令其讨伐董昌。但钱镠起初感念董昌提携之恩,犹豫不决,但董昌却联合淮南杨行密偷袭苏州、杭州,最终使得钱镠下定决心,攻克越州。董昌在被押付杭州途中,心存惭愧,投江自杀。从此,钱镠基本控制两浙,并于年10月,被授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年8月,鉴于钱镠招讨董昌有功,唐昭宗特赐金书铁券于他,免其本人九死或子孙三死。这件钱镠铁券后经宋代陆游、明代刘基等人为其写跋,还呈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明太祖、明成祖和清高宗等七位帝王御览。年,为了表彰钱王的功绩,唐王朝派人取钱镠画像,悬于凌烟阁。钱镠在平定了两浙内部的敌对势力后,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征讨。但由于三面受敌,仍经历了多次边境保卫战,有时还将战斗延伸至江西的信州(今上饶)和虔州(今赣州)等地。其主要对手就是淮南*阀杨行密和内部的“徐许之乱”。钱镠和杨行密的关系时而友好,时而敌对,体现出五代十国乱世的特点。双方的冲突共持续了三十年,其间钱曾出兵援助杨擒斩孙儒、安仁义等叛逆,并正式通婚,但也因董昌之战等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最后通过两次衣锦*保卫战和一次狼山江之战,才结束了双方的敌对状态。从此两浙地区进入休养生息的安定建设阶段。年,钱镠刚被封为越王不久,其部下的徐绾和许再思起兵叛变,使钱镠大伤元气。最后钱镠支付了二十万缗犒*钱,并派两个儿子作为人质,才使得叛*撤兵。这次内乱后,钱镠吸取了教训,治国更为谨慎。年被封为吴王;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吴越国自此创建。龙德三年(年),钱镠被册封为吴越国王,吴越建立王国体制。他改府署为朝廷,设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礼制皆按照君主的规格。结束了与周边敌对势力的战争后,钱镠开始转向对内的大规模经济和文化建设。唐大顺元年(年)钱镠开始着手建设杭州城。先后建造了夹城、罗城和子城。杭州罗城筑于唐景福元年(年)七月,筑城时发动余杭、盐官、新城、唐山、富阳、龙泉“八都兵”,及紫溪、保城、龙通、三泉、三镇,合计“十三都兵”二十余万人。城区范围广袤七十里,四至分别是:南到六和塔;东至侯潮门和艮山门一线;北达武林门;西临涌金门和清波门一带,设朝天门、龙山门、竹车门、南土门、北土门、盐桥门、西关门(涵水门)、北关门、宝德门共十门。

天宝三年(年)又扩杭州城,凤凰山柳浦隋唐所筑子城被改造为府城,南为通越门,北为只门,子城内大修台馆,有天册堂(即王位之所)、天宠堂(即位、理*之所)、思*堂、功臣堂(寝宫)、握发殿、咸宁院、义和院、碧波亭、虚白堂、八会亭、都会堂、蓬莱阁、直仪门(设厅)、青史楼、天长楼、玉华楼、瑞萼园等建筑。钱镠筑杭州城,在客观上为杭州成为日后南宋的都城打下了基础,南宋临安宫城即原吴越王宫。钱王还在城内开凿水井(据说杭州的百井坊巷原有99眼,就开凿于此时),建设钱塘江堤,为杭州的饮水淡化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此外,钱镠及其继承者崇信佛教,前后修建了不少寺院佛塔,使杭州在当时就有“佛国”之称。其中著名的灵隐寺、净慈寺、昭庆寺、高丽寺等寺院,以及雷峰塔、六和塔、保俶塔、闸口白塔和临安功臣塔等都是在吴越国时期兴建或扩建的。钱镠在内*建设上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修筑海塘和疏浚内湖上。年起,钱镠上书后梁朝廷,指出“目击平原沃野,尽成江水汪洋,虽值干戈扰攘之后,即兴筑塘修堤之举。”,并开始着手修筑钱塘江沿岸石塘。由于钱江潮汛,工程进展困难,后钱镠以竹器填以巨石,才奠定了基础。当时修筑的石塘,从六和塔一直到艮山门,长33万丈。此外,钱镠还重点抓了疏浚西湖、太湖和鉴湖等工作。当时他设置了名撩湖兵,专门从事西湖的开浚工作,后代的苏轼也是在参考了钱镠治湖的经验上,才开始大规模疏浚西湖。然而据欧阳修《五代史》吴越世家所称,吴越自钱镠时起,赋税繁苛,小至鸡、鱼、鸡卵、鸡雏,也要纳税。贫民欠税被捉到官府,按各税欠数多少定笞数,往往积至笞数十以至百余(一说五百余),民尤不胜其苦。于杭州建造“地上天宫”,耗尽民财民力。钱镠做节度使时,有人献诗,诗中有“一条江水槛前流”句,“前流”与“钱镠”是谐音,钱镠认为献诗人讽刺自己,于是暗杀此人。罗隐声名大,曾作诗讥笑钱镠出身寒家,钱镠却欣然不怒。钱镠留心收买名士,皮日休(当时*巢失败后,逃来依靠钱镠)、罗隐、胡岳等都得到优待,自己也学吟咏,与名士唱和。天宝三年十月钱镠巡视故乡衣锦*,置酒宴请父老,赏八十岁以上者金樽,百岁以上者玉樽,又作《还乡歌》:“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功臣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父老不解其意,钱镠复用吴语为歌:“你辈见侬底欢喜,则是一般滋味子,长在我侬心底里”,举座叫笑振席。由于钱镠在其晚年坚持保境安民*策,不参与*阀混战,而且对内统治相对廉洁清明,使得这一时期杭州的发展超越了中原地区的许多大城市,成为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后唐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年5月6日),钱镠逝世于临安王府正寝内,享寿八十一岁,在位四十一年。安葬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建庙于东府。后唐赐谥号武肃,吴越国上庙号太祖。钱镠累事三朝,唐、后梁、后唐屡加封号,累赐启圣匡运同德功臣、定乱安国启圣昌运同德守道戴功臣、淮南镇海镇东等*节度使、淮南浙江东西等道管内观察处置、充淮南四面都统营田安抚、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天下兵马都元帅、开府仪同三司、尚父、检校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上柱国、吴越国王,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食邑一万五千户。欧阳修《五代史》称吴越“有改元而无称帝之事”。吴越国从年(后梁开平二年)至年(后梁乾化三年),曾用天宝年号;年(后唐同光二年)至年(后唐长兴二年)用宝大、宝正年号,皆仅行于吴越国中。

后世一般对钱氏评价较高,认为他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了民众安居乐业的局面。主要有:“时维五纪乱何如?史册闲观亦皱眉。是地却逢钱节度,民间无事看花嬉!”——北宋·赵“钱立国,置营田数千人于松江,辟土而耕,…民老死无他缠累,且完国归朝,不杀一人,则其功德大矣!”——明·朱国桢史书载钱镠性俭朴,衣衾杂用细布,常膳用瓷器、漆器。除夕子夜与子孙宴于府城内,未鼓数曲而令罢宴,称“闻者以我为长夜之歌”。其寝居之殿名为“握发殿”,取周公“一沐三握发”典故。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吴越世家》中谴责钱氏严刑酷法。而宋代别史《丹铅录》称,欧阳修为推官时,昵一妓,比而为忠懿王之子钱惟演得去,欧阳修深衔之,后作《五代史》时乃诬以钱氏诸王“重敛虐民”之语,以公报私。钱世昭撰《钱氏私志》也称欧阳修是挟怨报复。目前在西湖南岸,建有钱王祠,供后人瞻仰钱王业绩。

不过,之后几任吴越王顶多只有保境的行为做出,却没有收到成效,可以看出这些“富二代”、“富三代”们是真的没有什么本事。

前蜀高祖王建

前蜀高祖王建(年2月26日-年7月11日),字光图,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年-年在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

少年时为无赖,以屠牛驴和贩私盐为业,乡里称为“贼王八”,*巢起事时期投效唐朝*队,隶属忠武*。长安沦陷时他奋不顾身地护驾,号为“随驾五都”,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被唐僖宗封为西川节度使、壁州刺史,十*观*容使田令孜也收他为养子。僖宗还长安后,升为御林*宿卫将领。光启二年(年),僖宗又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任命王建为“清道使”,以后他向四方发展势力。大顺二年(年)以精兵二千奔往成都,为陈敬瑄所阻,王建攻破鹿头关,取汉州,攻彭州,大败陈敬瑄五万兵,不久攻占成都,陈敬瑄与田令孜开门出降,据西川,杀陈敬瑄、田令孜,接著又降黔南节度使王建肇,杀东川节度使顾彦晖、降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年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重庆)诸州,遂有两川兼三峡之地。年取得山南西道控制权。天复三年(年),唐昭宗又封他为蜀王,遂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次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改元天祐,王建不承认,继续使用天复年号。唐哀帝天祐四年(年)唐亡,后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皇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当年沿用唐朝天复年号,年建年号“武成”。在位12年。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策,蜀中大治。死后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成都的永陵(今成都市西延线永陵路)。

年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公元年,后唐伐蜀,蜀*战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共历二主,存在时间为二十三年。仍是应了标题那句话,“富二代”真的不行。

后蜀高祖孟知祥

后蜀高祖孟知祥(年6月9日-年9月7日),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市西南)人。后唐太祖李克用婿。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年在位),在位不到1年,享寿61岁。后唐建立后,以孟知祥为太原尹充西京副留守。后唐灭前蜀后,任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不久即谋求独立,先和东川节度使董璋合作,击退后唐来讨伐的*队。年,又与董璋决裂,董璋来攻打孟知祥,反被消灭。年,孟知祥被后唐封为蜀王。年正月,他不受后唐闵帝检校太师的官爵,在众臣劝进下在成都即皇帝位,建国号“大蜀”,史称“后蜀”,改元“明德”。孟知祥只做了7个月皇帝就病重了,临终时,由第三子(按孟知祥夫妇墓志铭,实为第五子,孟知祥前两个儿子疑因早夭故未序齿)孟昶监国。孟知祥死后,秘不发丧,王处回与赵季良立孟昶后才发丧。孟知祥谥号为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其墓称和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青龙乡石岭村的磨盘山南。陵墓以青石砌筑,建22级阶梯通向墓室。墓呈圆锥形,主室高8.16米,直径6.7米,是在南方少有的具五代后蜀的北方草原建筑风格的陵墓。现已发掘。

孟知祥主要是经营蜀地,也就是称帝前为蜀中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他的儿子孟昶即位之初还呈现出明君气象,随着花蕊夫人徐氏的出现,孟昶逐渐变得昏庸无能,最终亡国。

南汉烈宗刘隐

刘隐(年-年),唐朝末年和五代初年官员、割据*阀,南汉*权的奠基者,南汉追尊襄皇帝。父亲南汉追尊圣武皇帝刘谦,母亲是南汉追尊武皇后韦氏。

原籍河南上蔡,祖父刘安仁迁居福建,以经商为生。其父刘谦从*,为牙将,和当时的南海*节度使韦宙的侄女韦氏结婚,生下刘隐、刘台兄弟。因邀击*巢有功,年任封州刺史。年,刘谦死,刘隐继位。唐昭宗乾宁三年(年),刘隐出兵奇袭肇庆、广州,成为两广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被封为静海、清海节度使。他重用岭南士人,为后来独立建国打下了基础。徐彦若在年逝世后,*中推刘隐为留后。天祐二年(年),拜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年),加检校太尉、兼侍中。二年(年),兼静海*节度使、安南都护。三年(年),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南平王。乾化元年(年),刘隐重贿朱温,被封南海王,当年病逝于南海(今广州),谥号襄。虽然有子(《旧五代史》载“诸道节度使钱镠、张宗奭、马殷、王审知、刘隐各赐一子六品正员官”),但*权由庶弟刘(上边一个龙,下边一个天,读yǎn)继承。刘隐之子事迹不详。年,刘(上边一个龙,下边一个天,读yǎn)称帝,国号楚次年则改为汉,史称南汉。追尊刘隐为襄帝,庙号烈宗,葬于德陵。刘隐的女儿增城公主嫁给大长和皇帝郑仁旻,和正妻严夫人所生清远公主刘德秀嫁给闽太子王延钧。

藤田丰八在1年认为他是大食(阿拉伯帝国)商人后裔,从西亚到福建泉州,谎称河南上蔡籍,而唐宋蕃客中刘姓多为伊斯兰的穆斯林。藤田氏此说遭桑原骘藏质疑。桑原认为,关于宋元祐间广州蕃坊娶宗女的刘姓人为阿拉伯人的说法,不能用以证明南汉刘氏是阿拉伯人的后裔,相反,宋元祐间广州蕃客的刘姓,可能是南汉所赐。陈寅恪在1年撰文《刘复愚遗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问题》考证,“家世无九品之官,四海无强大之亲,父子俱以儒学进仕至中书舍人礼部尚书,而不祭祀先祖,及籍贯纷歧,而俱贾胡(注:通商的胡人)侨寄之地三端,推证之如此”。然而据现代考证,刘隐家族是来自淮北地区的汉族人,藤田丰八与陈寅恪的说法是站不住脚。

他的继任者刘(上边一个龙,下边一个天,读yǎn)昏庸残暴,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为了课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唯一不能说他们是“富二代”的理由是他们确实不是刘隐的后裔。

其中,南汉中宗可以专门拎出来说一说:

南汉帝刘玢即位后骄傲奢侈,不理*事,荒淫无道,并且猜忌诸弟,原封晋王的刘弘熙因此有*变之意。南汉光天二年(年),刘弘熙找来力士数人表演角力,与刘玢饮宴观赏,当晚宴会结束,刘玢大醉,刘弘熙即命力士抓住刘玢,摧击其前胸,毙命。翌晨,越王刘弘昌率诸弟至寝殿,迎刘弘熙即皇帝位,刘弘熙继位后,改名刘晟,改年号应乾,同年稍后又改元乾和。然而刘晟掌握神器后,亦如其兄刘玢一样猜忌诸弟,因此不久后就逐渐杀光其弟,并将他们的儿子杀死,女儿收入后宫。又兴建离宫一千馀间,以珠宝装饰,并设有许多残酷的刑具,号“生地狱”。命宫女为女侍中,参与*事,由于宗室元勋几乎铲除殆尽,当权者就是宦官、女官这些人而已。刘晟生性荒淫暴虐,得志之后,专门用威势刑法统治下民,多诛灭旧臣以及自己的兄弟、侄子,将侄女收入后宫。数年之间,刘家被他差不多杀尽。又修造“活地狱”,大凡开水锅、铁烙床之类,无不齐备。人们犯有小的过失,就备受其刑罚之苦。到南楚的马家兄弟互动干戈时,刘晟趁此机会,派兵进攻桂林管区内各郡以及彬州、连州、梧州、贺州,都被攻克,从此全部拥有南越之地。乾和六年(年)刘晟派兵攻南楚,不久南楚内乱,乾和九年(年)趁南楚为南唐所灭之际,占有南楚岭南之地。乾和十三年(年),刘晟又杀其弟刘弘*,于是,刘(上边一个龙,下边一个天,读yǎn)的诸子被诛杀殆尽。显德三年(年),后周世宗柴荣平定江北,刘晟这才恐慌,派人到后周朝贡,但被南楚所拦住,使者过不去,刘晟忧虑万分。刘晟曾说过知晓占星术,同年六月在甘泉宫观天,牛女星间有月食,刘晟去对照占星之书,立即把书丢到地下,叹道:“自古以来,有谁能不死吗!”从此彻夜放纵饮酒。乾和十六年(年),在城北选定墓址,修建陵墓,刘晟亲自视察,是为昭陵。同年秋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谥号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其子刘继位。

(北汉无明君,汉世祖刘旻(年-年),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原名刘彦崇、刘崇,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皇帝,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父刘琠。

刘崇年轻时喜欢饮酒*博,曾经于脸上刺青从*。刘知远于后晋任河东节度使时,他担任都指挥使。刘知远建后汉之后,任太原尹,后汉隐帝刘承祐在位时任河东节度使(位于太原),镇守河东地区。后汉乾祐三年(年),枢密使郭威为刘承祐逼反,进*后汉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刘承祐逃亡中为下属郭允明所杀,郭威遂控制朝*。刘崇此时原欲举兵南下,但听到郭威计画迎立刘崇之长子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遂打消此意。然而不久郭威被*旗加身后自登帝位,建立后周,改元广顺,并杀刘赟,当时为年。因此刘崇随即亦在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登帝位,延续后汉,改名刘旻,仍维持乾祐年号,称乾祐四年。后世把刘崇称帝后的*权称作北汉。北汉地小民贫,又以兴复后汉为业,遂向辽国乞援,与辽国约为父子之国,由刘旻称辽帝为叔,而自称侄皇帝;辽国则封刘旻为大汉神武皇帝。北汉因辽国的援助,而与后周进行了不少战争,但仍胜少败多。北汉乾祐七年(年),趁郭威去世之际,联合辽国南攻后周,然为后周世宗柴荣率*败于高平,刘旻穿著农人的衣服随百馀骑逃走,途中一度迷路,刘旻年老力衰,差点无法支撑回到太原。经此一役,北汉元气大伤,无力南下,而刘旻亦忧愤成疾,不久去世,庙号世祖,次子刘承钧继位。此后,北汉的君主越来越无能。)

闵太祖王审知

闽太祖王审知(闽东语:UòngSīng-d;闽南语:ngSím-ti;年-年12月30日),字信通,一字详卿,庙号太祖,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开国君主,年至年在位。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为王恁第三子,也是王潮与王审邽之弟。出身贫苦,后在唐末民变期间,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王绪的*队,随之转战福建。其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为福建观察使后,他也获封观察副使,后福建观察使升格为威武*节度使,年,继承兄位。后梁篡唐后,后梁太祖于年册封王审知为闽王,正式建立闽国。王审知出身贫苦,故能节俭自处,统治福建期间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尽量避免战争,并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另一方面,他注重教育,吸纳中原逃离战乱的人才,又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使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同光三年十二月辛未(年12月30日),王审知在福州逝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唐得知后赐谥忠懿。王延翰称大闽国王之后,谥他为昭武王。王延钧称大闽皇帝后,再改谥号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陵号为宣陵。因王审知三兄弟对福建发展贡献很大,福建人尊称王审知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或“忠惠尊王”;尊其长兄王潮为“威武尊王”“广武尊王”、次兄王审邽为“泉安尊王”,视为乡土神明供奉,合称开闽三王。年(开运三年),南唐占领福州之后,为纪念王审知的德*,将其府邸改建为闽王祠,对他进行祭祀,即今日福州市鼓楼区的忠懿闽王祠。

据《十国春秋》记载:王审知是秦朝名将王翦,东晋王导的后代,为琅琊王氏士族。[5]其五代祖名王晔,为固始令。因“民爱其仁”,被当地百姓挽留,最终定居于固始。父亲王恁,为当地一个富有的农民。王恁生王潮(又名王审潮)、王审邽、王审知三个兄弟。唐僖宗在位期间,蜀地盗贼起兵叛乱。寿州(今安徽寿县)的屠夫王绪与妹夫刘行全也起兵响应,占据江淮一带,自称将*,不久攻取光州。当时王审知的长兄王潮是固始县长史,王潮、王审邽和王审知三兄弟以才气知名,邑人号曰“三龙”。王绪将他们掳走后,委任王潮为*正,主管粮草之事,得到部下的拥护。三兄弟皆受重用。根据《十国春秋》的说法,王审知“身长七尺六寸,紫色方口隆准,常乘白马,*中号白马三郎,所居处恒有紫气幕其上”,时人认为这是大贵之相。汝南节度使秦宗权封王绪为光州刺史,要求王绪率兵一起讨伐*巢,王绪按兵不动。于是在中和五年(年),秦宗权率兵攻打王绪,王绪率部众逃往福建,攻汀州、漳州。王绪*中缺粮,下令不准部将携带老人孺子,违者斩首。当时王审知三兄弟奉母亲董氏一起行*,王绪命其弃母,三兄弟请求与母同死,王绪只能赦免。当时有方士对王绪预言,*中会出现推翻他的人,因此王绪对诸将多疑猜忌,身材魁梧、才能雄杰者多被他找借口斩杀。王潮日夜忧患,遂说服前锋将*刘行全发动兵变,将王绪擒获捆绑之,王绪不堪其辱,自杀身亡。王潮声称要推戴刘行全为主帅,遭到推辞。据《新唐书》说法,王潮拔出佩剑插在地上,权作神位,让诸将轮流跪拜,向上天祈祷,希望神明能够指点迷津,相传当轮到王审知跪拜的时候,宝剑从地上跃起。众人便认为是神谕,推戴王审知为主帅。但王审知不愿任主帅,将主帅之位让给了兄长王潮,自己担任副帅。光启元年(年)八月,泉州的张延鲁等人声称泉州刺史廖彦若贪婪残暴,听说王潮治*有法,要求前来讨伐。王潮便率*围泉州。翌年八月,攻陷泉州,杀廖彦若,据有其地。王潮归附新上任的福建观察使陈岩,陈岩表奏王潮为泉州刺史。王潮三兄弟治理泉州期间,“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之”。

大顺二年(年),陈岩病危,作书予王潮,希望他来福州授以**。王潮未至,陈岩即病逝。陈岩的妻舅福州护*使范晖,自称留后。范晖“骄侈,失众心”,陈岩的旧将多与王潮友善,声称范晖可取。王潮便派从弟王彦复为都统、三弟王审知为都监,攻打福州,“弥年不下”。范晖向威胜节度使董昌求援。董昌派温、台、婺州之兵五千人救援。王审知等人要求班师,被王潮拒绝;又请求王潮亲自前来督战,王潮回复称:“兵尽,益兵;将尽,益将;将尽,则吾至矣。”于是王审知等人并立攻城,最终在景福二年(年)攻克福州。范晖弃城逃跑,被部将杀死。汀州刺史钟全慕举州来降,福建各地势力纷纷归附。该年(年)十月,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观察使。乾宁三年(年),授王潮威武*节度使,王审知为副使。根据《十国春秋》的记载,王潮担元帅的时候,曾请占卜师给自己的两个弟弟算命,得到的结论是“一人胜一人”。当时王审知就在王潮身边,浑身大汗而退。王潮在任期间执法严明,即便是王审知“有过”,王潮也“辄加捶楚,不以为嫌”。王审知也毫无怨色。王潮临终之前,认为自己的儿子都没有王审知有才能,便舍弃了自己的儿子,任命王审知为“权知*府事”。王潮病逝后,王审知推戴次兄王审邽为泉州刺史,但王审邽认为王审知有功,于是推辞不受。王审知便自称福建留后,上表于唐朝朝廷。光化元年(年)春三月,被唐朝册封为威武*节度留后、检校太保、刑部尚书。冬十月,又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省右仆射、威武*节度使[1][2]。三年春二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又改授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天复二年(年),授赐武库戟十二枝,立于私邸大门之前。天祐元年(年)夏四月,唐朝派遣右拾遗翁承赞前往福州,加王审知为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食邑四千户,实封一百户[2]。朱晃建立后梁以后,于开平三年(年)封为闽王,加中书令,升福州为大都督府,正式建立闽国。后唐建立后,后唐庄宗加王审知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王审知在位期间谨事四邻,尽量地避免战争。开平三年(年)时,杨吴遣使张知远来聘,因其举止倨慢而被王审知斩首。因此闽国与杨吴关系不佳,但在位期间两国并未发生*事冲突。王审知于贞明二年(年)将女儿嫁给吴越国国王钱镠之子钱传珦(钱元珦)。翌年,王审知命次子王延钧娶南汉君主刘(刘岩)之女。贞明四年(年)夏六月,吴镇南*节度使、虔州行营招讨使刘信率兵攻打虔州,百胜*防御使谭全播向王审知与楚王马殷求救。王审知出兵鄠都救援,但在秋八月得知南楚战败后,便率*班师。同光二年(年)夏四月,刘岩领兵犯境,屯兵于汀、漳之境。王审知前去攻打,败绩。经过王审知的努力,在战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相对来说比较安定,逃难的中原人相继迁入福建。史载王审知“为人俭约,好礼下士”,“王虽据有一方,府舍卑陋,未常葺;居,恒常蹑麻屡;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正因为如此,招揽了不少中原名士前来投奔,其中包括唐朝学士韩偓、王淡(王溥之子)、杨沂(杨涉从弟)、徐寅(进士)等人。他也注重教育,“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王审知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招揽海外商贾,佛齐等国相继前来朝贡。另一方面,他奉中原王朝后梁的正朔,并向后梁朝贡。当时杨吴的杨行密控制了江淮一带,陆路朝贡路线被阻断,王审知每年都遣使自登、莱入贡于后梁。后唐攻灭后梁后,王审知又继续向后唐朝贡。

此外,王审知也着手扩建福州城。年,王审知筑福州外罗城四十里。年,又筑南北夹城,称为“南北月城”,与大城合起来共计方圆二十六里四千八百丈。他也是一位佛教的虔诚供养者,在位期间曾向开元寺进献菩萨之像,并举行道场。

同光三年(年)夏五月,王审知病危,命由长子威武节度副使王延翰为“权知*府事”。冬十二月辛未薨,在位二十九年,年六十有四。葬于福州城北凤池山。长兴三年,改葬莲花山,即今日晋安区新店镇斗顶村斗顶山。后唐朝廷赐谥忠懿,又赐神道碑,命张文蔚撰文。翌年,王延翰谥王审知为昭武王。王延钧即位后,追尊庙号太祖,谥号昭武孝皇帝,陵号宣陵。王审知有八子,可是诸子积相猜忌,治兵相取。在诸多内乱纠纷中,许多王审知后人都被杀害。朱文进篡夺王氏*权时,王审知后人50余人尽被杀戮,仅存王延*一脉。王审知虽然英明,仍然逃不脱十国“富二代”毁业的命运。

楚武穆王马殷

楚武穆王马殷(年-年12月2日),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王。

马殷早年家贫,以木匠为业,后投入秦宗权*中,属孙儒部下,随孙儒渡淮攻下广陵(今江苏扬州东北)。唐僖宗光启三年(年),秦宗权派其弟秦宗衡为主将,孙儒为副将,将兵三万,南下渡过淮河,同杨行密争夺扬州。不久,孙儒杀秦宗衡,自立为帅,号“土团白条*”。唐昭宗大顺二年(年),马殷受命率*击败杨行密部将田,随刘建锋镇守常州,后被调往宣州(今属安徽)参与围攻杨行密。景福元年(年),孙儒兵败,战死*中,刘建锋和马殷率残*人逃走。其后,马殷作为刘建锋的先锋,一路攻占洪州、潭州等城。乾宁三年(年)四月,刘建锋为部将所杀,马殷被众将推举为主,唐朝任其为湖南留后、判湖南*府事。光化元年(年)又授为武安*节度使。天复三年(年),杨行密派刘存攻打鄂州(今武昌)的杜洪,马殷派秦彦晖、许德勋以舟兵救之,但同时又派许德勋与武贞*节度使雷彦威部将欧阳思联手,趁荆南节度使成汭出救杜洪之机洗劫其*府江陵,导致成汭*心涣散,最终被杨行密部将李神福所败而自杀。杜洪败死,刘存等攻马殷,马殷便沿江布防,埋下伏兵,双方激战甚烈,刘存战死,马殷夺下岳州(今湖南岳阳)。后梁开平元年(年),朱温封马殷为楚王,都于潭州(今长沙),开平四年(年)六月加封“天策上将*”。后唐灭后梁后,明宗天成二年(年)六月又册封为楚国王,同年八月册封使至,马殷乃建立楚国,立宫殿、置百官,以潭州为都城,改名长沙府,使用后唐年号。马殷在位期间,采取“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的策略即保境安民的*策,自其于年占据湖南后,很少主动对外交战,之后与杨吴的几次战争也是对方先发动进攻的,对于北边的荆南,也只进行了相当有限的战争。马殷对内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的赋税,“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辐凑”。他下令百姓可以用帛代替钱交纳赋税,减少了官吏加重赋税的机会,并且促进了湖南的桑蚕业的发展。因而楚国的经济非常繁荣。长兴元年十一月十日(年12月2日),马殷去世,时年79岁,遗命诸子兄弟相继。后唐明宗罢朝三天,下诏赐马殷谥号武穆王。马殷次子马希声利用身为节度副使掌权的职务之便,秘密遣其大将欧弘练矫称父命,请求后唐朝廷立他继任为节帅,于是自称留后,遵从父亲的遗命,不再称楚国,而是降低规格,恢复了节度使的称号,将楚*权延续了二十一年。马殷的继任者全是他的儿子,在他们统治期间互相争权夺利,最终被南唐所灭。

(南平无明君,南平武信王高季兴,

又称楚武信王高季兴(年-年),原名高季昌,因避后唐庄宗李存勗祖父李国昌的名讳,改为季兴,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十国时期荆南建立者(楚王),以江陵一城周旋于中原、诸侯之间,长于纵横之术。自称东魏司徒高昂之后。高季兴幼年为汴州商人李七郎(李七郎后为朱全忠义子,改名朱友让)家奴,后为朱友让收为义子,改姓为朱,由此得入*门,为朱全忠亲随牙将,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唐昭宗授“迎銮毅勇功臣”之号,迁宋州刺史。又随朱全忠扫荡青州,累功升颍州防御使,并复姓高氏。年朱全忠称帝,建立后梁,授其为荆南节度使。但由于战乱,本来荆南所辖八州只有江陵一城为季昌所领。开平二年,与雷彦恭、马殷、杨行密鏖战,互有胜负。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平四年,大败马楚于油口。[1]后梁末帝朱友贞乾化三年(年),被册封为渤海王。是年九月,季昌私造战舰五百艘,招募亡命之徒,与杨吴、前蜀交好,后梁对其失去控制。[2]乾化四年(年)春正月,季昌试图攻取前蜀的夔、万、忠、涪四州,结果大败而还。[3]贞明三年,季昌修筑堤坝以防长江水患,荆南人称高氏堤。龙德元年,季昌命都指挥使倪可福修江陵外城。至后唐灭梁,高季兴向后唐称臣,携骑入朝觐见,升中书令。在唐时建议李存勗攻取前蜀,李存勗认为十分有道理。但险些为后唐所留,季兴丢弃辎重和随从,连夜赶路才侥幸逃脱。回到江陵后,季兴认为李存勗耽于声色,定不能长久,于是修缮城池,招纳梁*旧部,以备万全之策。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年),后唐帝李存勗为笼络其心,册封其为南平王。随即与后唐一同攻蜀,不克而还。而蜀国仍被灭亡。消息传至荆南,季兴为之前给后唐出计而感到十分懊悔。高季兴在荆南,常截留各国供品,或也为讨得赐物向诸国称臣,反复无常,时称“高赖子”。其后后唐灭前蜀,未几,又逢后唐的邺都之变,李存勗被杀,天成元年,季兴趁机向李嗣源要回了夔、忠、万、归、峡五州。高季兴截获蜀地入朝贡物,又厚颜向后唐索地,妄图扩大地盘,后唐明宗李嗣源怒其无耻,罢其官爵,发湖南和蜀地两地兵马来征,荆南不敌,辖地日蹙,求兵于南吴。后因江南雨季,粮草不济,后唐罢兵,方才逃此一劫,此后归顺南吴,得封秦王。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年),马楚兴师进攻江陵,季兴不敌。九月,在白田击败楚*。然而后唐又兴兵来攻。十二月十五日(阳历为年1月28日)高季兴病死,时年七十一。葬于江陵城西的龙山乡。其子高从诲继位,重新向后唐称臣,因此后唐始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武信(楚武信王),故南平又被称为北楚。其余南平王如高从诲虽然修复与中央*权的关系,但高从诲父子每次会款待使者,趁机掠夺财物,等到对方加以款待或赞赏,就把财物归还,而且还不会觉得这种行为很丢脸。后来后唐、后晋、辽国、后汉先后据有中原,南汉、闽国、南吴、南唐、后蜀皆称帝,高从诲为求赏赐向他们都称臣,所以各国都叫他们为“高赖子”或是“高无赖”。高从诲去世,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勗(高保勖)决断。

高保勗(年-年),字省躬,五代时期荆南君主(荆南节度使)。为高从诲之第十子,高保融之弟。高保勗幼时为高从诲所喜爱,高从诲因事盛怒,见到高保勗必释然而笑,是故百姓称之为“万事休”。

宋太祖建隆元年(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勗继位,总判内外*马事。不久,即为宋任命为荆南节度使。高保勗少时多病,体态瘦弱,但颇有治事之才。然而继位后,放纵荒淫而没有节制,白天召娼妓至官府,而挑选强壮的士兵,命其随便调戏淫谑,然后自己再和姬妾一同观赏做为娱乐。又喜欢营造亭台楼阁,花费人力物力无数,而不理国*,人民都很不满。建隆三年(年),高保勗因病去世,被宋朝赠侍中。遗命其侄即高保融之子高继冲嗣位。高保勗去世后数月,南平即为宋所灭,有附会者即以其绰号“万事休”为预兆。)

特别声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系辵矱山人(又号东南野老、南石山人)原创,任意转载都会收到作者的侵权打击。作者致力于破除历史谣言、历史谎言的事业,集中力量打击各大营销号,极尽可能给读者还原一个真实、公正、不带任何情感的历史,本着反对宏大叙事、追求还原历史上人民所受到的痛苦的正确史观,反对任何不以当时人民幸福为追求的不正史观。另外,本作者致力于研究宋元时期的历史,对两宋和元朝历史感兴趣的同学、朋友都可以一键三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