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方案发布事关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附项 [复制链接]

1#

近日,

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发布

关于印发《洛阳市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

公共服务专班行动方案》的通知

洛阳市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专班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府关于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行动方案》(豫发〔〕3号),根据《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府关于印发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洛发〔〕6号)明确的具体任务,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基本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积极融入中部地区崛起、*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按照省委省*府对洛阳副中心城市、都市圈建设新定位和市委市*府部署要求,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确保“七个有所”基础上,实施公共服务七大行动,持续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着力提升民生保障质量,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人民群众拥有更高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发力都市圈形成新引擎提供有力支撑。

二、遵循原则

1.以人为本,筑牢底线。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围绕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优先保障基本供给,推动公共服务逐步提升、渐进共享,织密编牢公共服务保障网。

2.统筹资源,均等共享。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运用各领域各层级公共资源,推动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薄弱环节、重点人群倾斜,实现城乡区域人群均等享有、协调发展。

3.*府主导,社会参与。厘清*府与市场界限,强化*府*策制定、规划引领、环境营造、监管服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4.数字赋能,信息惠民。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标准化服务管理方式,推动数字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领域,使群众能够享有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总体目标

年,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应、具备持续高效发展能力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在劳动就业、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的服务水平有明显提升。

年,公共服务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模有效扩大、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多元化供给机制基本形成,优质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水平省内领先。

年,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构建,覆盖全民、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充足,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验持续改善,*府保障基本、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格局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洛阳市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发展指标领域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把提高就业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焦重点群体,提升就业服务,鼓励大众创业,加强职业培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加强就业服务。

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完善的就业*策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全面落实鼓励稳定就业、灵活就业、安置就业*策,确保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聚焦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人等重点群体,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

年,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

年,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每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市人社局牵头,市财*局、退役*人事务局、总工会、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2.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作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策扶持力度,建立信用乡村、信用园区和创业孵化示范载体推荐免担保机制,对优质创业项目免除反担保要求。依托众创平台建设,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持续实施“玉洛汇”计划,每年引进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企业)在洛创新创业。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并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

年起,个人*策性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高至20万元,每年完成创贷办理15亿元,完成各类创业培训1.5万人次。

(市人社局牵头,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财*局、总工会、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3.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各类劳动者,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年起,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培训高技能人才1万人次。

(市人社局牵头,市财*局、退役*人事务局、总工会、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二)公共教育培优行动

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优质特色高中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优做强高等教育,建成与副中心城市建设相匹配的现代教育体系。

4.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扩充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年,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工作,新建公办幼儿园50所,新增幼儿园学位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资源覆盖率提高到85%。

年前,每个县(市、区)城区新举办3所以上标准化公办幼儿园,3万人口以上乡镇举办2所以上、3万人口以下乡镇举办1所以上标准化公办幼儿园,85%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幼儿园办园标准。

年,基本建成公益普惠、城乡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财*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5.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提标工程,优先支持农村薄弱学校发展,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年,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98所,累计建成所;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所,累计所小规模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城市区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中小学8所。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数量达到所,每个乡镇寄宿制学校的数量和规模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和需寄宿学生需求,2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覆盖。

年,3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覆盖。

(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财*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6.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实施普通高中特色提质计划,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新建改扩建13所普通高中、4所中等职业学校。

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改扩建14所普通高中,配齐所有选课走班教室,按不低于10%的比例增配走班教学教师,完成5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和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产教融合型企业和院校达到12家以上。

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以上,打造3—5家在全省知名的优质普通高中,建成“双一流”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2万人,占高中阶段学生比例45%。

(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人社局、财*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7.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以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推进在洛高校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学科专业,做强做优高等教育。

年,启动洛阳大学城的规划选址和引进工作;加快推进康利达集团与哈工大共建机器人产业学院、汉唐集团在洛建设高职院校等项目合作进度;制定河南科技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创建4个省特色骨干学科;完成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河南中医药大学平乐正骨实训基地一期主体封顶,年底前开工建设河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迁建工程。

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平乐正骨实训基地建成投用,加挂河南省推拿学院校牌。年,完成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更名为“河南省生态工程学院”。全市高校在校生达16万人以上。

年,洛阳大学城引进建设1—2所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优质高职院校,河南科技大学入围第二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全市高校在校生达22万人以上。

(市教育局牵头,市商务局、科技局、财*局、相关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8.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以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建设和数字化校园标杆校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年,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的比例达到98%以上,省级数字化标杆校建设达到30所。

年,培育1个教育信息化2.0示范区、1个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80%以上中小学校、90%以上职业学校建设达到数字校园基本标准。

年,所有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建成标准化数字校园,构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财*局、*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三)社会保障提质行动

统筹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殡葬服务等工作,构建无缝衔接的全民保障体系,织密编牢社会保障网。

9.健全社会保险制度。

以抓改革、强扩面、保发放、优服务为重点,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提高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年,率先在全省实现社会保险*务服务标准化流程再造,建成全省社保办理业务标准化模板,打造全省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省级示范中心;完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实现养老保险全省跨区域通办。

年前,逐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保险筹资水平,扩大基本参保覆盖范围,提高保险统筹层次,持续加大对患重特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人员的救助力度,完成医疗基金监管智能审核监控系统建设,建成医疗保障信用评价管理机制。

(市人社局、医保局牵头,市财*局、社会保险中心、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10.提升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水平。

持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确保符合条件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力量,实现生活困难群体“应救尽救”;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做到“应援尽援”;统筹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建设一批“五位一体”(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城乡社区“儿童之家”。

年,建成洛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市级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点5个;建成“儿童之家”个。

年,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点7个,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实现全覆盖;“儿童之家”达到个。

年,形成功能完备、服务规范儿童福利服务设施网络;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市民*局、司法局牵头,市财*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11.推进保障房建设。

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为重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公租房租赁补贴力度,健全住房保障服务体系。

年,开工建设公租房套、经济适用房套,研究制定商品住宅小区配建公租房办法。

年前,开工建设经适房套,公租房套,其中在商品住宅小区中配建的比例不少于10%,试行公租房租赁补贴办法。

年前,开工建设公租房套、经适房套,完成“十四五”期间00套公租房建设任务。

(市住建局、住房和房产服务中心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财*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12.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和省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试点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促进“乐养居”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融合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年,新建、改扩建“乐养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60个,新建农村老年幸福院个,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50个,建成市级和5个城市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有效提高养老服务供给。

年前,建成“乐养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个,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及养老服务功能全覆盖,组建完成市区域老年医学中心,推动9县(市)建成1医院或护理院,建成农村老年幸福院个,覆盖率达到70%,全市所乡镇敬老院全部完成改造提升,18个县(市、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全部建成,市县两级平台互联互通。

年,建成基础设施充足、服务质量优良的养老服务体系。

(市民*局牵头,市发改委、卫健委、财*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13.加强残疾人服务。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大残疾人救助力度,提高残疾人福利水平。

年,完成0名以上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就业培训0人,为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大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实现应助尽助。

年,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长效机制,残疾儿童救助年龄拓宽到14岁,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现全覆盖;依托“乐养居”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年,残疾人服务体系目标人群覆盖率达%,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位居前列。

(市残联牵头,市财*局、民*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14.完善基本殡葬服务。

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着力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

年,通过设施改造,完成火化设施全部环保达标,50%的县(市)至少建成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50%的乡镇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农村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0%以上

年,市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完成,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农村公益性公墓,殡葬基础设施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

(市民*局牵头,市财*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四)医疗卫生提升行动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实施健康洛阳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加快推进医疗机构提质升级,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15.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抓住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转移机遇,扩大医疗领域开放合作,加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辐射豫西和周边省份的区域医疗中心。

年,推动河科大医院、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医院与上海中医院开展深入合作,引进高端人才资源,提升临床科研能力。

年,力争创建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大幅提高我市医疗服务影响力、辐射力。

年前,医院中医骨伤科、河科大一附院呼吸病学、医院儿科医学高水平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财*局配合)

16.加快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

医院,优化医疗卫生机构空间布局,补齐医疗资源短板,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年,加快建设豫西公共卫生中心(医院)、河科医院医院,医院一期、医院主体结构封顶;规划建设2医院,各县(市)和吉利区建设1医院,确保发生重大疫情时满足防控救治需要。

年前,医院、河科医院、医院、医院、豫西公共卫生中心一期项目竣工投用。

年前,豫西公共卫生中心二期项目竣工投用,在自贸区引进1—2家国际优质医疗资源,全市医疗资源布局更加科学,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更加充足。

(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财*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

17.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以市、县医疗机构创建工作为抓手,医院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等方面水平,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年,市妇幼保健院、河科大二附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偃师市、伊医院医院;5个以上县(市)妇医院标准。

年前,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中心城区“三甲”医院达到12家,县(市)医院全覆盖,偃师市、医院争取升级“三甲”医院,县级妇幼保医院标准。

年前,实现县(市)“三甲”医院实现全覆盖,全市“三甲”医院达到21家。

(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财*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18.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保障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年,利用国家特别抗疫国债,加大各级财*投入,县级疾控中心全部建成P2实验室,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提升改造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向高新区、伊滨区分别派驻疾控所。

年,市疾控中心配备移动P2实验室,满足市域内快速检测需要;疾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编制总额85%,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70%。

年,市和县(市、区)疾控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市卫健委牵头,市委编办、市财*局、发改委、人社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19.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持续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水平,打造城市区15分钟就医圈。

年,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完成全市45个中心卫生院发热门诊建设,完成其他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建设。

年前,全市个乡镇卫生院和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每个行*村均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合格乡村医生。

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市卫健委牵头,市财*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20.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

加快公共卫生数据集中共享,利用卫生大数据建设智慧城市健康应用,构建覆盖全市居民的智慧城市健康信息系统,把“洛康码”打造成为洛阳百姓的“智慧数字健康卫士”。

年,完成“健康洛阳”APP和“洛康码”数据对接,连接医保支付平台,实现“健康洛阳”APP(洛康码)具备医保移动支付功能。

年,依托智慧洛阳云平台建成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实现全市医疗、医药、医保各领域数据对接。打通“健康洛阳”APP与各相关医疗业务的数据通道,实现群众“在家能挂号,走路能支付,结果随时查,健康全掌握”。

年,建成智慧医疗基础体系,健康医疗大数据全面汇聚和标准化,卫生健康信息资源体系和共享开放机制基本建立。

(市卫健委牵头,市*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财*局、发改委、医保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21.保障食品安全。

深化“双安双创”(食品安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全域创建,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强化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年,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所有县(市、区)达到省级食品安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

年,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加工食品抽检合率稳定在99%以上。

年,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五)公共文化惠民行动

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2.加快重大文化体育场馆建设。

年,启动市文化中心(伊滨大剧院和伊滨音乐厅)、科技馆新馆、会展中心、奥林匹克中心、*河非遗保护展示中心等重大文化体育场馆建设。

年,*河非遗保护展示中心建成。

年,奥林匹克中心建设完成并顺利承办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市文化中心(伊滨大剧院和伊滨音乐厅)、会展中心、科技馆新馆建成投用。

(市科协、节会服务中心、体育局、文广旅局、伊滨区管委会牵头,市财*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23.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完善文化惠民设施,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年,新建城市书房35座,总数达到座,实现“15分钟阅读圈”目标,开展达标创优评定行动,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和品质;开展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河洛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余场,受益群众50万人次,放映农村(社区)公益电影3.5万场,受益群众0万人次。

年起,每年提升改造城市书房数量不低于15%;持续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活动场次和受益群众年均增长8%以上。

(市文广旅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财*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24.大力开展全民健身。

倡导全民健身,增强群众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激发全民参与健身热情,规划建设乐道、城市游园、健身广场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现城市区“10分钟健身圈”。

年,全市新建社会足球场地43个、总数达到个;开展洛阳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元旦长跑暨半程马拉松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比赛)60次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5%。

年起,每年开展元旦长跑、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月、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等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比赛)70场次以上。

(市体育局牵头,市财*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25.打造高端赛事品牌。

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积极申办有影响力的高水平赛事和周期性综合运动会,打造洛阳牡丹(国际)马拉松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高端赛事品牌。

年,承办“洛阳白云山杯”中国围棋棋圣战、全国男子拳击锦标赛,申办年亚洲空手道锦标赛。

年,举办首届洛阳牡丹(国际)马拉松赛。

年,承办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亚洲空手道锦标赛等赛事。

年前,依托洛阳体育中心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每年申办国家级竞技性体育赛事2—3次、洲际性竞技体育赛事1次。

(市体育局牵头,市财*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26.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

整合现有数字文化服务资源,建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库和统一服务平台,为基层群众提供“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

年,新安县、老城区作为省工程试点,建成县、乡、村三级数字文化服务资源库,与省级服务平台数据对接,完成数字文化服务资源上线工作。

年,推广试点成果,构建市、县、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年,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公共数字文化供需配送体系,实现群众通过网络获取优质公共文化资源。

年,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资源共建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效能显著提升。

(市文广旅局牵头,市财*局、发改委、工信局、*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六)大数据便民行动

强化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构建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业务全流程、部门全协同、效能全监管的智能化*务服务体系。

27.推进智慧洛阳建设。

依托智慧洛阳云平台,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务信息系统迁云,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年,电子*务外网实现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全覆盖,积极创建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年,在实现一卡通用、一码通城基础上,提升功能、拓展应用,突出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居于全省前列。

年,创建全国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实现城市治理精准实时、社会公共服务便捷高效、产业经济融合创新、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

(市*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28.推动*务服务提质升级。

实施网上*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服务模式从“事项供给”向“服务场景”转变,提升*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年,上线“洛快办”APP,市县两级*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实现率90%以上。

年,市县两级网办*务服务事项50%实现不见面审批,推出个为民服务“一件事”。

年,建成普惠均等、便民高效、智能精准的网上*务服务平台。

(市*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29.大力推进信用惠民。

实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改造工程,破除数据壁垒,深化改革创新,拓展应用领域,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服务体系。

年,完成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改造提升,持续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年,实施“信易贷”“信易租”“信易游”等“信易+”惠民项目达20个以上,不断壮大信用服务功能。

年,实现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智慧化,全市信用体系建设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诚信品牌。

(市*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发改委牵头,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七)应急体系建设行动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性思维、全周期管理,健全体制机制,补齐短板弱项,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形成“联合、即时、协同、智能”的应急体系,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现代化。

30.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年—年),同步推进18个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提升安全生产本质化水平。

年,建立覆盖全市、贯穿各行业的双重预防体系,成功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年,C级以下化工园区全部关闭退出,危化货物运输车辆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成投用;30万吨/年以下煤矿减少至16处以下,生产建设矿井实现远程监管全覆盖,智能化矿井产能达万吨;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含尾矿库)60座以上。

年,实现全市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监察预警覆盖、监管执法到位、安全基础牢固。

(市应急局牵头,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31.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

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完善提升应急平台功能,深化产业“安全+”智能化管理,实现应急管理系统全面信息化,推动安全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提高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能力。

年,完成豫西地区联防联控指挥中心(洛阳市应急指挥平台)硬件建设任务。

年,地面光纤网络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指挥网络横向覆盖地震救援、煤矿安监、消防救援等重点部门。

年,形成应急管理“一张网”调度指挥通信保障体系,与豫西地区其他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突发事件处置联合指挥。

(市应急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32.夯实安全生产根基。

以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为重点,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年底,河南省地下施工及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基地(依托中铁隧道局西北救援队)、河南省危险化学品洛阳救援基地(吉利石化救援中心)完成挂牌,豫西地区应急救援基地(豫西地区应急物资保障中心)开工建设,万安通用机场一期完工。

年前,建成豫西地区应急救援基地(豫西地区应急物资保障中心)、栾川县森林航空消防机场,与万安通用机场共同承担我市航空应急救援任务。

年,豫西地区应急救援基地(豫西地区应急物资保障中心)实现应急救援力量和应急物资良性配置,提升区域内森林防火、抗洪抢险、地质灾害处置、事故灾难救援等综合救援能力,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的物资储备能力。

(市应急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33.加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地方院校资源,加大应急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年,豫西地区安全生产资格考试中心与豫西地区应急救援中心同步建设,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技工培训基地完成挂牌。

年,豫西地区安全生产资格考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省培训基地师资力量和培训质量进一步提升,形成完备的应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年,形成覆盖电工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等种类齐全、辐射豫西的特种作业实操考试基地,省培训基地实现向全省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市应急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府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公共服务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公共服务领域重大*策,研究解决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各相关部门、县(市、区)要对照任务分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项目有序有力推进。

(二)健全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各领域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服务规范和流程等具体标准,推动城乡、区域之间标准衔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质量提升,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进均等化。

(三)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公共服务建设的资金、土地、*策等要素保障。健全财*支持公共服务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统筹利用上级支持资金、本级财*预算内资金、*府专项债等各类资金,进一步提高财*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布局,优先保障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用地。

(四)加强监督考核。对公共服务专班工作落实情况、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定期开展督查督导。对工作推进不力、*策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将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市副中心建设目标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副中心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专班重点项目表

来源: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